业界动态
“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警惕“高价辅导”陷阱,考生,专业,家长
2024-06-18 12:04:28
“高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教育部:警惕“高价辅导”陷阱,考生,专业,家长

针对近年来社(she)会上出现的一些“高价”志愿填报指(zhi)导服务,教(jiao)育部提(ti)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慎对待市面上的各类志愿填报指(zhi)导服务,切勿轻信“高价”指(zhi)导咨询(xun),避免(mian)造(zao)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志愿填报风险。教(jiao)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梳理汇总了近几年志愿填报市场上的一些典型问题,提(ti)醒考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一、“内部数据”并不神秘

一些机构或(huo)个人宣称(cheng)拥有所谓的“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确保考生进入心仪的专业,从(cong)而诱导考生和家长购(gou)买高价服务。经核实,这些数据并不准确,甚(shen)至存在(zai)误(wu)导性,多名考生因信赖此类数据而填报失误(wu)。

每(mei)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zhao)生考试机构都会发布(bu)当年高考成绩统(tong)计情(qing)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qing)况,市面上的咨询(xun)机构或(huo)个人所使(shi)用的参考数据均通(tong)过该公开渠道搜集汇总。但由于(yu)一些咨询(xun)机构和个人对招(zhao)生批次、招(zhao)生政(zheng)策(ce)没有进行深入学习了解(jie),在(zai)使(shi)用这些数据时存在(zai)盲区和误(wu)区,反而对学生和家长产生误(wu)导。

二(er)、“专家团队(dui)”并不专业

一些机构打出“高考志愿规划师”“权威专家团队(dui)”等旗号,以此增加自己的权威性,骗(pian)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高考志愿规划师”并无相关资质和经验,有的甚(shen)至是临时招(zhao)募的社(she)会人员,按照总部提(ti)供的“台词”给(gei)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gou)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jin)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有关部门从(cong)未(wei)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今(jin)年,各地各高校都组织了各类免(mian)费的线(xian)上线(xian)下招(zhao)生咨询(xun)活动,并加强对高三年级班主任的培训,组建专门的工作队(dui)伍,为考生和家长提(ti)供细致周到的志愿填报咨询(xun)服务。同时,高考志愿填报是高中毕(bi)业生的“最后一课”,填报志愿的过程,本身也是考生认识自我、规划未(wei)来的重要一步。考生应依据自身的高考成绩、兴(xing)趣志向以及(ji)高校的招(zhao)生政(zheng)策(ce),自主合理填报,规划好(hao)个人未(wei)来学业和职业发展之路(lu),切莫(mo)简单(dan)交付于(yu)某个机构或(huo)个人。

三、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一些机构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收取高昂的服务费用,且定价不透明,服务内容“看人下菜”,存在(zai)价格欺诈的嫌疑。某机构推出高达数万元的高考志愿填报指(zhi)导服务,声称(cheng)可以提(ti)供“一对一”的专业指(zhi)导,但多名家长反映只是简单(dan)地提(ti)供一些通(tong)用的填报建议,服务内容与实际宣传严(yan)重不符,且收费畸高,感觉受到欺骗(pian)。

教(jiao)育部指(zhi)导各省级教(jiao)育行政(zheng)部门、招(zhao)生考试机构会同市场监(jian)管、公安(an)等部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专项治理,持(chi)续整治高价收费、虚假和夸大宣传、恶意曲解(jie)政(zheng)策(ce)、实施(shi)欺诈、传播不良(liang)导向等市场乱象(xiang),严(yan)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甄别(bie),立足自身实际理性填报,切勿盲目消费、冲(chong)动消费。

四、渲染焦虑过度营销

一些志愿填报指(zhi)导机构过度强调某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制造(zao)“热门专业”的假象(xiang),甚(shen)至发布(bu)所谓的“专业排名”,以此来吸引考生购(gou)买服务。这种(zhong)“专业决定论”,刻意渲染出焦虑氛围,而背后的真实目的还(hai)是兜售课程、贩卖咨询(xun)服务,以此牟利。有的考生听信这类指(zhi)导,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结果入学以后,发现自己根(gen)本就不喜(xi)欢、不适(shi)合所报考的专业。

目前,高校在(zai)人才培养中,普遍加强通(tong)识教(jiao)育,注重厚基础、宽口径,致力于(yu)提(ti)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根(gen)据《普通(tong)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均制定了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为学生入校后提(ti)供二(er)次选择专业的机会。许多高校还(hai)推行辅修专业制度,促(cu)进复合型人才培养。因此,考生和家长不必对专业选择过分焦虑,“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shi)合每(mei)一个人,只有与兴(xing)趣和志向匹配的专业,才能实现个人的长远可持(chi)续发展。相较于(yu)考虑一时的专业“冷热”,学生更应该将目光聚焦于(yu)自身,结合个人志趣与自身所长,追寻适(shi)合自己终身发展的职业方向。

(总台央视记(ji)者(zhe) 高晨源)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bu)于(yu):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