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需发挥商业保险机制作用,搭建多层次巨灾保障体系|底线城市,灾害,中国,风险
2024-06-28 01:21:58
需发挥商业保险机制作用,搭建多层次巨灾保障体系|底线城市,灾害,中国,风险

海岸线上(shang)的城市,将更早面对(dui)与海平(ping)面上(shang)升有关(guan)的一系列气候风险。中国最早试点(dian)巨灾保险的城市也大多(duo)分布在沿海。如今,巨灾保险已扩展(zhan)到十(shi)多(duo)个省(sheng)市,如宁波、厦(sha)门、深圳、上(shang)海黄浦区等(deng)。

这些地方的巨灾保险,也有自身(shen)的创新特色。比如,广东实行巨灾指数(shu)保险制(zhi)度,选定某些气候指数(shu)作为灾害因子,并设(she)定相应指数(shu)等(deng)级作为理赔阈值(zhi),一旦触(chu)发就赔付,灾害因子等(deng)级越高则赔付金额越高。

在助力防(fang)灾减灾方面,在深圳,巨灾保险制(zhi)度持续加大防(fang)灾防(fang)损费用投入(ru),比例从不(bu)低于10% 增至 20%,用于灾害研(yan)究、隐患排查、应急(ji)演练(lian)、宣传培训等(deng) ;在宁波,保险公司用数(shu)值(zhi)模拟等(deng)技术进行灾害预测预警,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隐患排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国家的制(zhi)度建设(she)推进,也与地方的探索(suo)同步。2024年城乡居(ju)民(min)住宅巨灾保险的保障范围扩大,不(bu)再限于2016年启动时的地震灾害。2015年成立的中国城乡居(ju)民(min)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2024年也升级为中国城乡居(ju)民(min)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如何(he)看待巨灾保险在中国的发展(zhan),在上(shang)述成果之外,是否能进行更完善(shan)的设(she)计,更好地转移(yi)风险和补偿损失?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教授在德国读博时,恰逢2008年汶(men)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他就此意识到,相比发达国家,保险公司对(dui)巨灾损失的赔付高达30%,中国这一比例当时还不(bu)到1%。其后(hou),他便积极(ji)推动国内灾害管理和巨灾保险的发展(zhan)和进步,见证了巨灾保险在中国的发展(zhan)历程。

澎湃城市报告在2024年5月底对(dui)许闲进行了专访。他认为,中国的巨灾保险仍处在逐步完善(shan)阶段,每年都会前进一些,但(dan)步伐还是不(bu)够快。随着气候灾害日益频发,巨灾保障亟须(xu)搭建多(duo)层次的体系,发挥商业保险机制(zhi)的作用。

需在更高层面引入(ru)不(bu)确定性,才能有效分散风险

澎湃城市报告:中国的巨灾保险制(zhi)度未(wei)来应该向哪些方向推进?

许闲:今年金融监管总局(ju)、财政部发文要(yao)进一步完善(shan)巨灾保险制(zhi)度,这肯(ken)定是积极(ji)的信号。

中国未(wei)来的巨灾保险制(zhi)度,应该是相对(dui)复杂(za)和系统的安排。

首(shou)先,不(bu)能简单针对(dui)单一灾种。中国灾害区域性的特征(zheng)比较明显,比如地震更多(duo)发生在西部地区,台风洪(hong)水更多(duo)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还有泥(ni)石流等(deng)灾害。

其次,同样是因为幅员辽阔,巨灾保险的设(she)计也需要(yao)分层次,比如需要(yao)进行省(sheng)级统筹,最好是国家级统筹。另(ling)外,需要(yao)基于不(bu)同标的分类,如果是房屋,可能是家庭财产(chan),或者是企业财产(chan),也可能是文化遗产(chan)等(deng)。完整的巨灾保险体系,一定是综合(he)的。

目(mu)前我们的巨灾保险还处在初步阶段,更多(duo)被用来发挥“保基本(ben)”的功能。巨灾保险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在上(shang)述功能之外,还可使当地相关(guan)方能够自发去投保。比如,政府财政出资(zi)给(gei)当地居(ju)民(min)投保,平(ping)衡巨灾发生时的风险,通过赔付来弥(mi)补居(ju)民(min)的损失。宁波、厦(sha)门等(deng)地就有这样的做法。另(ling)外,也需要(yao)保险意识较高的企业主或居(ju)民(min),未(wei)来能针对(dui)自己的工厂或住宅投保,给(gei)巨灾保险在商业层面形成补充(chong)。也就是说,形成多(duo)层次的巨灾保障体系,有国家立法确定的基本(ben)巨灾保险制(zhi)度,也有不(bu)同地区政府因地制(zhi)宜利用财政资(zi)金购(gou)买的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产(chan)品,以及让民(min)众(zhong)可以自发购(gou)买、完全市场行为的巨灾保险产(chan)品的机制(zhi)。

实际上(shang),从近年来市场端的表现(xian)看,商业巨灾保险发挥了非常积极(ji)的作用。2008年汶(men)川地震时,中国的商业保险赔付率是0.11%左右。到了2010年的玉树地震和2011年初南方雨雪冰(bing)冻灾害,商业保险承担的损失达到1%左右。2021年的河南特大暴雨灾害,这个比例是将近5%。这表明,相应工作还是在向前走的。

澎湃城市报告:您如何(he)看待不(bu)同城市的试点(dian)?全局(ju)和地域之间,应当如何(he)平(ping)衡?

许闲:各地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地区虽然实行了巨灾保险,民(min)众(zhong)遇到自然灾害时发生损失,很多(duo)时候不(bu)清楚政府给(gei)自己买过保险,也就没有申请赔付。巨灾保险还需要(yao)充(chong)分运转起(qi)来。

另(ling)外,巨灾保险的试点(dian),一定要(yao)引入(ru)概率和不(bu)确定性。试点(dian)的城市不(bu)应是灾害高发地。当然,这些地方必定需要(yao)保险制(zhi)度。

但(dan)从保险的设(she)计来看,如前所述,风险需要(yao)在时间、空(kong)间和金额这三个维度去分散,仅就一处灾害高发地,是不(bu)满足(zu)这些维度的。应该站在更高层面进行试点(dian),才能使风险有效分散。比如,美国虽然也是结合(he)当地情况来做巨灾保险制(zhi)度的设(she)计,

但(dan)地域范围更广,有利于风险的分散。佛罗里达州的洪(hong)水保险,加利福尼亚的地震保险,都是针对(dui)整个州的。诸(zhu)如此类。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

中国科技应用领先世(shi)界,需借此做好灾害风险预防(fang)管理

澎湃城市报告:在世(shi)界层面看,中国的巨灾保险,与其他国家有哪些不(bu)同之处?

许闲:首(shou)先,如前所述,我们处在很早期的阶段,未(wei)来还有很大空(kong)间。

其次,目(mu)前对(dui)基于市场规律的保险机制(zhi)如何(he)安排,还缺(que)乏考虑。商业保险的运作,对(dui)灾害保障十(shi)分重要(yao)。目(mu)前中国的巨灾保险制(zhi)度,在行政力量和市场机制(zhi)之间,没有达成很好的平(ping)衡。而国外的巨灾保险,基本(ben)上(shang)是纯市场机制(zhi)的。

第三,中国还需要(yao)针对(dui)民(min)众(zhong)进行普及教育。因为,以目(mu)前民(min)众(zhong)普遍的理解和判断,如果巨灾保险真的依靠市场去完成,也很难进行下去。这需要(yao)一个培育过程。

相比之下,养老、健(jian)康等(deng)方面的保险,是关(guan)系到民(min)生的,并且没有偶发性。这类保险的推广就很快。现(xian)在的灾情越来越多(duo)。我们也在呼(hu)吁(yu),设(she)立常态性的推广巨灾保险制(zhi)度的机构(gou)。这是在未(wei)来的经济社会发展(zhan)中,非常有必要(yao)重点(dian)关(guan)注的事项。

而在技术应用层面,中国目(mu)前比较有优势。诸(zhu)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deng),中国的普及速度明显比英国、德国和法国等(deng)国家快很多(duo)。

我们一直呼(hu)吁(yu),需要(yao)借助巨灾保险,去进行更多(duo)风险减量管理。而这件事与科技结合(he),就会变得更可行也更有价值(zhi)。

比如,2021年时,湖南发生洪(hong)涝灾害,很多(duo)茶厂的仓库建在比较低洼的地方,雨水倒灌导致经营者遭受很大损失。这类情况,运用感应器、物联网等(deng)技术,借助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能力,可以非常有效地管理风险。

又比如,保险公司在灾害信息库里看到台风即将来临的信息,也可以直接帮助投保人,进行风险的预防(fang),加固屋顶和墙,等(deng)等(deng)。这样,风险就从原来的不(bu)可控或损失大,变成可控或损失小了。

也就是说,在巨灾方面,科技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早地识别潜在的风险。把保险端的赔付,前移(yi)到风险的减量管理上(shang)。让巨灾保险的作用,更多(duo)体现(xian)在提前判断和识别风险,帮助消灭风险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上(shang)。这也是价值(zhi)更大的事情。

包括云计算、物联网、AI 技术等(deng),中国有非常强的优势。在这个领域,相信我们未(wei)来会有非常值(zhi)得期待的内容。

澎湃城市报告:中国巨灾保险的未(wei)来发展(zhan),还需要(yao)克(ke)服哪些难题?

许闲:首(shou)先,国家需要(yao)重视商业保险机制(zhi)在整个巨灾风险管理中的重要(yao)作用。国际上(shang),30% 的灾害损失由商业保险来承担,这是一种经过市场检验并行之有效的金融制(zhi)度和安排。

如果长期依靠行政力量进行救灾管理,一方面会给(gei)国家财政带来负担,也会形成更大的财政波动性 ;另(ling)一方面也会形成慈善(shan)困境,使民(min)众(zhong)不(bu)愿主动寻找(zhao)分摊风险的办法,而希望依靠国家来救助。

其次,在制(zhi)度的设(she)计方面,需要(yao)在当下的住宅巨灾保险制(zhi)度上(shang),进一步搭建多(duo)层次的制(zhi)度。比如,对(dui)特定的经济作物、历史文化遗产(chan)、特定人群(qun)和特定地区等(deng)等(deng),追加针对(dui)性的保险制(zhi)度。

最后(hou),需要(yao)形成相应的制(zhi)度,来鼓励有支付意愿和能力的居(ju)民(min),能够去购(gou)买巨灾保险。

这也意味着,商业保险机构(gou)要(yao)进一步繁荣(rong)商业巨灾保险产(chan)品的供给(gei)。

--------------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fen)有用的政商决策参(can)考。

由澎湃研(yan)究所团(tuan)队主理,真问题,深研(yan)究。用“脚力”做调研(yan),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发布于:上(shang)海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