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观察,发展,绿色,问题
2024-07-17 10:33:59
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观察,发展,绿色,问题

良好(hao)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min)生福祉。

今天的中国,天更蓝、地(di)更绿(lu)、水更清,人民(min)群众共享(xiang)自(zi)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习近平总书记深(shen)刻指出:“从历史长(chang)河来(lai)看,如果说我(wo)们这一代人能留给(gei)后人点什么,我(wo)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da)以(yi)来(lai)党中央作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也是党的执政宗(zong)旨(zhi)、执政纲(gang)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guan)系中华民(min)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da)计。

新(xin)时代以(yi)来(lai),以(yi)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lie)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da)、力度之大(da)、成效之大(da)前所(suo)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jian)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实现(xian)由实践(jian)探(tan)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da)转变。坚(jian)持人民(min)至上、自(zi)信自(zi)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人民(min)愿望、集中人民(min)智慧,展现(xian)出强大(da)的真理力量和实践(jian)伟力。

实现(xian)由重点整(zheng)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da)转变。坚(jian)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xin),看准了就坚(jian)定(ding)不移抓,协(xie)同推进降碳、减污(wu)、扩绿(lu)、增长(chang)。

实现(xian)由被动(dong)应对到主动(dong)作为的重大(da)转变。坚(jian)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激发全社会(hui)共同呵护(hu)生态环境的内生动(dong)力。

实现(xian)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da)转变。坚(jian)持胸(xiong)怀天下、展现(xian)大(da)国担当,促进人类可(ke)持续发展,推动(dong)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新(xin)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是我(wo)们观察全面深(shen)化改革开放开创全新(xin)局面的一个独特视角。

(一)

中国特色社会(hui)主义进入新(xin)时代,我(wo)国发展处于新(xin)的历史方位,面临一系列(lie)突出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是其中之一。

从一穷二白起步,用几(ji)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ji)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高度浓缩的现(xian)代化创造了奇迹(ji),“也积累了大(da)量生态环境问题”。

“胡(hu)焕(huan)庸线(xian)”东南方43%的国土,居住着(zhe)全国94%左右的人口(kou),生态环境压(ya)力巨大(da);该线(xian)西(xi)北方57%的国土,以(yi)草原、戈壁沙漠、绿(lu)洲和雪域高原为主,生态系统非常脆(cui)弱。

社会(hui)主要矛盾发生了关(guan)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人民(min)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热切期(qi)盼。

理论创新(xin)推动(dong)全党、全社会(hui)思想认识趋于统一。

“生态环境是关(guan)系党的使命宗(zong)旨(zhi)的重大(da)政治问题,也是关(guan)系民(min)生的重大(da)社会(hui)问题。”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不仅关(guan)系经济发展质量,而且攸关(guan)每个人的生活品质。”

“加快发展面临更多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这决定(ding)了我(wo)国不可(ke)能走西(xi)方现(xian)代化的老路。”

回(hui)答时代课题,推动(dong)实践(jian)发展,以(yi)理论创新(xin)引领实践(jian)创新(xin),是新(xin)时代全面深(shen)化改革的鲜(xian)明特点。

理论创新(xin)指明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路径。

强调“绿(lu)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hu)眼睛一样保护(hu)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指出“要统筹(chou)山水林(lin)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mi)法治保护(hu)生态环境”,提出“共同构建地(di)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shen)刻回(hui)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deng)重大(da)理论和实践(jian)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科学指引。

岁月为名,山河为证(zheng)。

2014年2月下旬,北京遭遇严重雾霾。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调研,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da)民(min)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

调整(zheng)产业、降尘控车(che)、压(ya)减燃煤……啃下一个个“硬骨(gu)头(tou)”,打赢一场(chang)场(chang)“大(da)硬仗”,北京迎来(lai)蓝天常在、空气(qi)常新(xin)。

大(da)气(qi)污(wu)染治理,国外一些观察者曾认为“不花(hua)三五十年是不可(ke)能改变的事”。从北京到全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多,我(wo)国成为全球空气(qi)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从下大(da)气(qi)力治理水环境污(wu)染,到多措并举推动(dong)农(nong)村环境整(zheng)治;从土壤环境风险(xian)得到有效管控,到大(da)规模国土绿(lu)化行动(dong)持续科学开展……绿(lu)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和人民(min)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生态环境问题归(gui)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必须贯(guan)彻新(xin)发展理念,加快推动(dong)发展方式绿(lu)色低碳转型,加快形成绿(lu)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生态优先、绿(lu)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苏苏州,位于太湖之滨的“千年绸都”盛泽小镇,越来(lai)越多面料(liao)有了绿(lu)色“基因”。一家印(yin)染企业用数码(ma)打印(yin)替代传统染缸,用水环节全部省略,大(da)大(da)提高了清洁生产水平。用新(xin)技术(shu)改造传统产业,催生了新(xin)质生产力,推动(dong)纺织产业迈上“绿(lu)色路”、织就“新(xin)图景”。

党的十八大(da)以(yi)来(lai),在流域经济总量翻番、城镇化率提高10%、人口(kou)增加380万的情况下,太湖水质仍得到明显改善,“水边(bian)芦苇(wei)青”“湖是碧玉杯”的美景正在逐渐恢复。

实践(jian)深(shen)刻表明,绿(lu)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绿(lu)色科技创新(xin)和先进绿(lu)色技术(shu)推广应用,构建绿(lu)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通(tong)过高水平环境保护(hu)不断塑造发展的新(xin)动(dong)能、新(xin)优势(shi),才能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lu)色底色。

“我(wo)国经济社会(hui)发展已(yi)进入加快绿(lu)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ya)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guan)键期(qi)。”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判断,为新(xin)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新(xin)坐标。

中国式现(xian)代化是人与自(zi)然和谐共生的现(xian)代化。把建设美丽中国摆(bai)在强国建设、民(min)族复兴(xing)的突出位置,以(yi)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一定(ding)能把新(xin)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这篇(pian)大(da)文章做好(hao),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这是一份写(xie)在山川大(da)地(di)的答卷,也是一份写(xie)在人民(min)心里的答卷。

(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chang)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如何践(jian)行绿(lu)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jian)持节约资源和保护(hu)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节约优先、保护(hu)优先、自(zi)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通(tong)过改革创新(xin)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是重要方法。

改革发力,以(yi)“制”促“治”,守护(hu)绿(lu)水青山的力量更强。

让青山有“价”、绿(lu)水含“金”,生态保护(hu)补(bu)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da)以(yi)来(lai),国家出台一系列(lie)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生态保护(hu)制度体系及相关(guan)领域改革。

2015年4月,《关(guan)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印(yin)发,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同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印(yin)发,明确提出“开展跨地(di)区生态补(bu)偿试(shi)点”。

2016年4月,《关(guan)于健全生态保护(hu)补(bu)偿机制的意见》印(yin)发,提出了我(wo)国生态保护(hu)补(bu)偿机制建设的目标任务。

2021年9月,《关(guan)于深(shen)化生态保护(hu)补(bu)偿制度改革的意见》印(yin)发,对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hu)补(bu)偿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实践(jian)深(shen)刻证(zheng)明:对改革进程中已(yi)经出现(xian)和可(ke)能出现(xian)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ke)服(fu),矛盾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wen)”。

从“一江清水出新(xin)安”的浙皖实践(jian),到一河“赤水”、两岸青山、三省共护(hu)的云贵(gui)川探(tan)索,再到变“分段治水”为“全域治水”的京津冀(ji)协(xie)同……生态保护(hu)补(bu)偿制度在实践(jian)中释放出强大(da)“乘数效应”,有效调动(dong)起各方参与生态保护(hu)的积极(ji)性主动(dong)性创造性。

新(xin)时代以(yi)来(lai),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锣密(mi)鼓——

构建以(yi)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zi)然保护(hu)地(di)体系,创造性提出生态保护(hu)红线(xian)制度,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以(yi)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我(wo)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真正实现(xian)“用制度保护(hu)生态环境”。

创新(xin)赋能,点“绿(lu)”成“金”,绿(lu)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tong)道(dao)更宽。

甘肃张掖,大(da)力保护(hu)祁连山生态,发展生态游、种植养殖多样化经营,完成35.1万亩林(lin)业碳汇(hui)和400万亩草原碳汇(hui)交易(yi),实现(xian)净(jing)收益7450万元。

山东日照,探(tan)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将(jiang)日照水库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guan)联产业“融合(he)”开发——生态环境改善有力提升生态渔业、生态农(nong)业、生态旅游等(deng)的开发品质和价值,生态产业建设又“反哺”水库周(zhou)边(bian)群众、带动(dong)增收。

四川泸州,推出“绿(lu)芽积分”小程序(xu),建立个人碳账户,把个人的低碳减排行为量化,变成人人看得见的“碳钱包”、碳资产。北京“绿(lu)色生活季”、黑(hei)龙江哈尔滨“碳惠冰城”、广东深(shen)圳“低碳星球”等(deng)小程序(xu),开发了一系列(lie)便民(min)服(fu)务和公益活动(dong),成为撬动(dong)居民(min)参与绿(lu)色低碳发展的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简约适度、绿(lu)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绿(lu)色低碳消(xiao)费,鼓励绿(lu)色出行,开展绿(lu)色低碳社会(hui)行动(dong)示范创建,增强全民(min)节约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用好(hao)包括碳账户在内的创新(xin)机制和实践(jian),奏响的是全社会(hui)节能降碳的“交响曲”。

从把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wu)权等(deng)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chang)化配置改革总盘子,到加速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从加强绿(lu)色信贷、绿(lu)色保险(xian)、绿(lu)色债(zhai)券(quan)等(deng)产品创新(xin),到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今天的神州大(da)地(di),一系列(lie)创新(xin)举措汇(hui)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da)合(he)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xin)者强,惟改革创新(xin)者胜。

(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坚(jian)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dao)上深(shen)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xian)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da)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是新(xin)时代全面深(shen)化改革的一条宝贵(gui)经验。

实践(jian)告诉我(wo)们,只(zhi)有实行最严密(mi)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ke)靠保障。

今年6月1日起,《生态保护(hu)补(bu)偿条例》施行。这是我(wo)国首部生态保护(hu)补(bu)偿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志着(zhe)我(wo)国生态保护(hu)补(bu)偿开启法治化新(xin)篇(pian)章。

三江源头(tou),重现(xian)千湖美景,藏羚羊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不足2万只(zhi)恢复增长(chang)到7万多只(zhi)……青藏高原生态保护(hu)法施行,成为高原上生灵(ling)草木、山川河流的“守护(hu)神”。

九曲黄(huang)河,尽显奔腾壮阔,黄(huang)河保护(hu)法直(zhi)指“九龙治水”病灶,强化流域一盘棋意识,助力唱响新(xin)时代“黄(huang)河大(da)合(he)唱”。

以(yi)法治之力护(hu)佑生态之美,新(xin)时代以(yi)来(lai),我(wo)们持续强化生态环保领域立法。从将(jiang)“生态文明”写(xie)入宪法,到实施“史上最严环保法”,再到制定(ding)修(xiu)订20多部生态环境相关(guan)法律……目前,我(wo)国已(yi)有生态环境保护(hu)法律30余(yu)部、行政法规100多件(jian)、地(di)方性法规1000余(yu)件(jian),初步形成了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hu)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hui)主义法治体系的一个鲜(xian)明特点和突出优势(shi),就是坚(jian)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衔接,一体建设国家法治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长(chang)江岸线(xian)保护(hu)、洞庭湖非法矮(ai)围(wei)整(zheng)治、祁连山生态修(xiu)复、秦岭违建别墅整(zheng)治……自(zi)2015年建立实行以(yi)来(lai),中央生态环境保护(hu)督察“敢于动(dong)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有力推动(dong)各级党政领导坚(jian)持党政同责,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解决了一大(da)批(pi)长(chang)期(qi)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hu)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zi)谋划、亲自(zi)部署、亲自(zi)推动(dong)的重大(da)制度创新(xin),取得了“中央肯定(ding)、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成为推动(dong)地(di)方党委和政府(fu)及其相关(guan)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hu)责任的硬招实招”。

2019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hu)督察工作规定(ding)》印(yin)发实施,以(yi)生态环境保护(hu)领域第一部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督察工作。2022年1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hu)督察整(zheng)改工作办法》印(yin)发实施。督察工作保障更加有力。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从“增强绿(lu)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xie)入党章,到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hu)“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deng)制度,再到开展领导干部自(zi)然资源资产离任审(shen)计、实行生态环境损害(hai)责任终身追究制……面对“硬约束”,领导干部对“国之大(da)者”始终做到心中有数,以(yi)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zi)己,才能真正对党、对历史、对人民(min)高度负责。

“在生态环境保护(hu)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lei)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cheng)罚(fa)。”新(xin)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之所(suo)以(yi)成为新(xin)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关(guan)键就在于坚(jian)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jian)持用党纪国法管权治吏(li)、护(hu)蓝增绿(lu),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ke)触碰的高压(ya)线(xian),保证(zheng)了党中央关(guan)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di)生根见效。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坚(jian)持运用好(hao)、巩固拓(tuo)展好(hao)强力督察、严格执法、严肃问责等(deng)做法和经验。”以(yi)良法保障善治,以(yi)严格执行彰显法律权威,打好(hao)法治、市场(chang)、科技、政策“组合(he)拳”,汇(hui)聚的是守护(hu)绿(lu)水青山的磅礴力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ding)不负人。新(xin)征(zheng)程上,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ding)力,着(zhe)力推动(dong)经济社会(hui)发展全面绿(lu)色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zi)然和谐共生的现(xian)代化,我(wo)们一定(ding)能让中华大(da)地(di)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lu)水长(chang)流。

【编辑:邵婉云】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