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免费资料大全24h全网首发-“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那回音”——林徽因与华人女建筑师,王兰,女性,突破
2024-06-02 11:51:54
免费资料大全24h全网首发-“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那回音”——林徽因与华人女建筑师,王兰,女性,突破

新华社北(bei)京5月(yue)31日(ri)电 5月(yue)31日(ri),《新华每日(ri)电讯》发表题为《“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liu)着那回音”——林徽因与华人女建筑师》的报道。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liu)着,有那回音!”

当地时间5月(yue)18日(ri)傍晚,在2024年宾夕法尼(ni)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林徽因外孙女于葵代表林徽因,从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手中,接过了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

毕业典礼上,于葵代表林徽因接过这份迟到近百年的学位证书。李泓毅摄

和林徽因一起领取学位证书的,还(hai)有韦茨曼设计学院今年的毕业生们(men)。其中,建筑设计硕士学位证书的颁发者,是宾大新任建筑系主任胡如珊。作为宾大历史(shi)上第(di)一位华人女性建筑系主任,胡如珊在毕业典礼上说:“林徽因是我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当天晚上,胡如珊在朋友圈发布了林徽因学位证书的照片,并配(pei)上意味深长的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liu)着,有那回音!

100年时间,从女性申请攻读(du)建筑专业被拒绝,到第(di)一位华人女性建筑系主任抵(di)达历史(shi)现场,这巨大改变(bian),其意义不言自明。还(hai)有赶来宾大一起见证这一历史(shi)时刻的中国女建筑师王兰、王丽方、张琴,以第(di)一名的成绩与林徽因同时领取建筑学学位证书的中国女性伍(wu)岛……这一切,都是中国第(di)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当年那超乎寻常的勇气与坚定(ding)的动人回音。

参加林徽因入(ru)学宾大百年暨建筑学位追授庆典的学者,从左一王兰,左二王丽方,左三张琴,右一胡如珊,站立(li)者为弗里茨·斯坦纳。新华每日(ri)电讯记者邓仙来摄

激(ji)励与突破(po)

“她只身闯入(ru)了一个本属于男人的世界。林徽因的选择,面对的不止是求(qiu)学的难题,那是她一生的挑(tiao)战,她遭遇的困难将(jiang)数(shu)不胜数(shu)。当年,在中国,建筑学尚是一片空(kong)白(bai),建筑仅仅被看成是手艺、劳(lao)作之事(shi),官学儒生不屑与匠人为伍(wu),这个领域更与女子毫不沾边。而她却要为祖国带回一门新学问、新学科,要成为新一代的女建筑师。”毕业典礼第(di)二天,在林徽因入(ru)学宾大百年暨建筑学位追授庆典上,于葵谈起林徽因“打破(po)常规”的勇气对后来女建筑师们(men)的激(ji)励。

多年来,这份激(ji)励一直(zhi)响着动人的回音。庆典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cheng)市规划学院首任女院长王兰在自我介绍后说道:“我今天的位置得益于像林徽因这样的先驱(qu)者的开(kai)拓。”

“林徽因对陈规的突破(po)和对事(shi)业边界的拓展,使得女性的力量被看到。正是因为有像她这样的先驱(qu)者,我们(men)现在才能(neng)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kong)间。”王兰说。

王兰的人生也有很多突破(po),她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cheng)规学院首位女院长,也是为数(shu)不多的在工科口入(ru)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女性。

“我申报的方向是健(jian)康城(cheng)市规划,长江学者项目(mu)所考(kao)察的,是申报者在某(mou)一领域教学、科研、实践和整体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突破(po)性和引领性成果。”王兰告(gao)诉记者,即便行政(zheng)事(shi)务繁忙,自己仍高效(xiao)地兼(jian)顾(gu)着教学和研究,“我很喜欢自己的研究领域,也很享受跟学生在一起的时光”。

王兰一直(zhi)感念自己的硕士导师吴志强院士,“他当时刚(gang)从德国回来,对于学生,他平等对待,甚至某(mou)种(zhong)意义上更鼓励女性学生不要放弃(qi)自己的梦想。”王兰在同济读(du)完硕士后,受导师鼓励继(ji)续深造,赴美国留(liu)学,获得城(cheng)市规划与公共政(zheng)策博士学位,这让她后来在学术的道路上走(zou)得更远。

“我不会觉得我们(men)女性就应(ying)该做什么、只能(neng)做什么,我一直(zhi)有一种(zhong)信念——不要被自己的性别角色限制住。”王兰也感念自己工作与家(jia)庭中“不设限”的氛围,但她认为,这种(zhong)氛围的形(xing)成首先需(xu)要女性个体先不给(gei)自己设限。“当别人来限制你的时候,你要有一个意识——‘我不要被限制住!’这样的话,在每一个关(guan)键节点上,你都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应(ying)该怎么去选择、去努力。”

除了突破(po)的勇气,林徽因让王兰欣赏的还(hai)有诗意。“她把对美和诗意的追求(qiu),融入(ru)到每一项工作中,这是非常吸(xi)引人的。”王兰也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融入(ru)“诗意”,“像建筑、规划、景观,都是对人的理想生活(huo)的打造,是对人类诗意栖(qi)居的打造”。

在同济大学任教的十多年里,王兰也目(mu)睹了一些本来十分优秀(xiu)的女学生,由于家(jia)庭或自身观念的原因,后来在专业领域逐渐(jian)淡出。她希(xi)望林徽因的激(ji)励作用,能(neng)让更多人突破(po)社会观念的桎(zhi)梏,去追求(qiu)梦想。“你有发现吗?林徽因在生活(huo)的各个阶(jie)段,一直(zhi)非常有追求(qiu)的,一直(zhi)在发展自己,一直(zhi)在发光。即便抗战期间身体不好、生活(huo)困难,都没有影响她在喜欢的领域,去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我觉得这是一种(zhong)特别动人的光芒。”

从背后到台前

前段时间,一份林徽因指(zhi)导的毕业论文在网络上流传(chuan)。论文题目(mu)是《圆明园附近清代营(ying)房的调(diao)查分析》,作者是清华建筑系1951届(jie)毕业生茹竞华和王其明。

林徽因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茹竞华和王其明曾提笔回忆当时身体已(yi)经不大好的林徽因,是如何悉心指(zhi)导她们(men)做毕业论文的。“(我们(men))有点收(shou)获就向她汇(hui)报,她每次都是专心地听着,热心地告(gao)诉我们(men)要深入(ru)实际‘尽信书不如无书’,教给(gei)我们(men)如何调(diao)查访问、查阅文献、分析问题、找出疑点、提出设想,然后到现场验证是否正确。”“我们(men)的论文做了大约近一个学期,每次汇(hui)报从没有想起要向她事(shi)先约定(ding),而她也从没有让我们(men)失望,谈话多了她就咳嗽(sou),直(zhi)到脸都涨红了,只好停会儿(er)再继(ji)续。”“独自测量、向居民调(diao)查、查阅旧资料我们(men)都是第(di)一次,若不是林先生指(zhi)点,我们(men)真(zhen)还(hai)不知如何下手。”

写下这篇回忆文章时,茹竞华是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其明是北(bei)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她们(men)没有辜负林徽因的期望,都成为了优秀(xiu)的建筑师。

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shi)研究员张琴介绍,林徽因之后多位女建筑师,都受到过她的指(zhi)导和影响。而她自己,虽然与林徽因相隔遥(yao)远的时空(kong),也一直(zhi)被林徽因激(ji)励着,“我希(xi)望自己能(neng)和林徽因一样充满勇气”。长期从事(shi)历史(shi)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她,曾在云贵川的深山里,步行考(kao)察古建筑,“当时那些地方条件(jian)都不好,很多地方的饮食我也吃不了,但这一切和她当年相比,都不算什么”。

张琴注意到,纵观20世纪的建筑史(shi),能(neng)留(liu)下名字和印记的女建筑师并不多,被大众知晓的就更少了。“在20世纪中国建筑界,女性的作用和贡献仍然是含糊的。事(shi)实上,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被认真(zhen)讨论过。”

张琴所在的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shi)正计划举办(ban)一次学术研讨会,探(tan)讨何为女性建筑师及女性建筑师在20世纪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

“有句老话说,在每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今天,林徽因没有站在梁思成的背后。”毕业典礼上,弗里茨·斯坦纳说到这里时哽咽(yan)了。宾大追授林徽因学位,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位本身,也是一种(zhong)正名,林徽因不仅仅是作为梁思成的伴侣参与建筑事(shi)业,她自身就是一位优秀(xiu)的建筑师。

张琴告(gao)诉记者,建筑师中夫妻档比较多,这造成的一个问题是,妻子容易站在丈(zhang)夫身后。1991年,曾在宾大任教的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获得普利兹克(ke)奖,而他同为建筑师的妻子丹尼(ni)斯·布朗却只是被称为文丘里夫人。“这其实是个世界性问题。”张琴说。

张琴希(xi)望,伴随(sui)着林徽因被追授学位,女建筑师们(men)在建筑学界重要但长期被忽视的地位能(neng)得到更多关(guan)注与重视。

美的创造

杭(hang)州西湖边,有一座(zuo)林徽因像。不同于传(chuan)统的人物塑像,这是一座(zuo)空(kong)透的林徽因的形(xing)象轮廓,衬着湖光山影,意境空(kong)灵而悠远,颇为动人。

纪念像的设计者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丽方。王丽方设计这座(zuo)林徽因像是在2006年,让她深有感触的是,当时清华建筑学院还(hai)有不少与林徽因有过接触的老先生,他们(men)对她要做林徽因像这件(jian)事(shi)非常关(guan)注。“那些年建筑师都忙得不得了,林徽因像其实是一个‘很小’的项目(mu),可是老先生都满怀感情地来参加讨论。”

如今,林徽因像已(yi)在西湖边静静伫立(li)了18年。“18年来,大众对林徽因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bian)。”王丽方说,当年人们(men)更多是津津乐道于林徽因的漂亮,至于她真(zhen)正的事(shi)业与成就,她的家(jia)国情怀,很少有人关(guan)注。

王丽方希(xi)望扭(niu)转大众看法,于是选择将(jiang)林徽因关(guan)于“建筑意”的文字放在她的人像边。“我觉得建筑意是一个很大胆、很敏锐的提法,而且这段文字非常优美,既(ji)体现了她对建筑的认识,又体现了她的诗情和文笔。”人像旁边的文字还(hai)介绍了林徽因曾在中国古代建筑史(shi)研究、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bei)设计以及创立(li)清华大学建筑系过程中做出贡献。“我希(xi)望游客通过阅读(du)这些内容,把关(guan)注重心转移到她真(zhen)正的事(shi)业上来。”王丽方说。

“动人”,一直(zhi)是王丽方的追求(qiu),“设计做出来要有动人之处,实际建造出来后,要真(zhen)能(neng)让人触动”。林徽因纪念像就是她极力追求(qiu)清幽动人效(xiao)果的一次创作。

王丽方的第(di)一件(jian)作品是一所小学。她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计了不同风格的教学楼,又将(jiang)整座(zuo)校园打造得像园林一样丰(feng)富(fu)且富(fu)有层次。作品新颖动人,获得国家(jia)优质工程奖金奖和建国六十周年建筑设计大奖。

近年来,她还(hai)将(jiang)精力放在了中国古代园林研究上。“我们(men)现在能(neng)看到的只有清代的园林,清代以前的都没能(neng)保留(liu)下来,所以大家(jia)会以为中国古典园林就是清代园林的样子。”于是,王丽方通过深入(ru)研读(du)古籍,用手绘(hui)图将(jiang)精选出的明代园林,从平面、剖面、场景透视等角度一一进(jin)行呈现、分析,目(mu)前已(yi)出版《园境——明代五十佳境》一书。

王丽方是恢复高考(kao)后第(di)一批大学生,她与建筑结缘始自家(jia)中一位建筑师长辈。她告(gao)诉记者,建筑是所有工程里最讲(jiang)艺术的,因而也是所有工程里女性参与最多的。“在中国,活(huo)跃着许(xu)多女建筑师,其中相当多的人成了各大设计院的骨干和领导,这是我们(men)这个时代独特而精彩的事(shi)情。”

追求(qiu)极致

“真(zhen)的难以想象我能(neng)和林徽因的故事(shi)产生联系。”胡如珊说。

胡如珊是在普林斯顿读(du)研时,读(du)了费慰梅所著《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对探(tan)索中国建筑史(shi)的伴侣》,才知道林徽因的,但立(li)即就被这位中国女建筑师的故事(shi)迷住了。林徽因对她影响很深,“我觉得所有念建筑的中国女性,都应(ying)该把她当成一个榜(bang)样”。

胡如珊很欣赏林徽因的个性,“她想做什么就会很努力地去做。不管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能(neng)够创造出成绩”。胡如珊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起,就想要追求(qiu)极致,把所有事(shi)情做得更好。

关(guan)于林徽因的可贵之处,胡如珊说,林徽因没有把自己放在行业的框架(jia)里,这样视野反(fan)而狭窄,林徽因在建筑之外的其他方面也很有成就。

在宾大毕业典礼和第(di)二天的庆典上,胡如珊读(du)了林徽因的一首诗,“我想让美国的观众和建筑师们(men)知道,中国有这么一个建筑成就非常高,建筑之外还(hai)有很多其他天赋的女建筑师”。

2006年,胡如珊和丈(zhang)夫郭锡恩在上海创立(li)如恩设计研究室(shi)。“很多做设计的可能(neng)不太会关(guan)注历史(shi),关(guan)注历史(shi)的不太去关(guan)注设计,而林徽因他们(men)对当代建筑跟传(chuan)统建筑都有追求(qiu)。因为有他们(men)在前,我们(men)才被激(ji)励着去做很多事(shi)情。”

胡如珊接受宾大的聘约也跟林徽因有关(guan)。“我当时有一些顾(gu)虑,但我想到的一个点就是林徽因,能(neng)够回到她当年的学校,这会是非常美妙的契合。所以我想,那就去吧。我觉得她真(zhen)的影响着我,让我接受了这个挑(tiao)战。”

胡如珊说,当年选择读(du)建筑,是因为喜欢建筑师这个形(xing)象,同时觉得建筑处于文科、理科之间,是创意跟科学之间的一个学科。

胡如珊有过多年的建筑师从业经历。身为女性,她也曾有过被歧视的感觉。“如果仅仅是一些个人的偏见,我觉得不足为道,不用太关(guan)注别人怎么看你。”但如果是对专业能(neng)力的质疑,“我觉得可以用‘追求(qiu)卓越’作为一个对抗,只要我们(men)把项目(mu)做好,就是最好的证明。”

胡如珊为学生颁发学位证书。受访者供(gong)图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在30岁到35岁之间,胡如珊做了5年的全职妈妈。现在回头去看,她觉得那5年陪伴孩子的岁月(yue),价(jia)值超过自己做的任何一个项目(mu)。但身处其中时,一方面是身体上的疲(pi)惫,带着3个孩子让她每天忙得不可开(kai)交,一方面是心灵的煎熬(ao),那时她硕士毕业,看着周围的朋友事(shi)业步步提升(sheng),不由得自我怀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是不是之前的书都白(bai)读(du)了?”

谈起这段岁月(yue),胡如珊说:“我觉得需(xu)要找到一个平衡,这个平衡点可能(neng)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要给(gei)年轻女性建议的话,我想说这个选择最终是要你自己做出,你觉得什么最重要,不要被社会或者周围的人左右。因为这个决(jue)定(ding)你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承担。”

“别丢掉”

来自中国湖北(bei)的女性伍(wu)岛,和林徽因一起领取了建筑学学位证书。

伍(wu)岛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土(tu)木(mu)工程与建筑学院,在宾大建筑系求(qiu)学的三个学期里,她所有课程的成绩都是A或者A+,她告(gao)诉记者:“这相当于满分。”

毕业典礼前一晚,伍(wu)岛收(shou)到建筑系主任胡如珊的一封邮件(jian),才知道自己获得了高级建筑设计优秀(xiu)设计奖第(di)一名。这个奖项是综合考(kao)虑了绩点和作品集之后给(gei)出的,也代表了学院对伍(wu)岛设计作品的认可。

伍(wu)岛在六岁的时候就尝试在电脑里构筑虚拟的城(cheng)市。她通过一个单机游戏学习搭建房屋、布置室(shi)内和创建城(cheng)市。这段经历“可以说是我建筑学、城(cheng)市规划、室(shi)内设计以及各种(zhong)软件(jian)运用的启蒙”。高考(kao)后伍(wu)岛以624分的成绩,坚持将(jiang)武汉理工的建筑学作为第(di)一志愿,“我无法承担自己被调(diao)剂到其他专业的风险,所以我愿意用高出学校录取线20多分的成绩换自己稳稳进(jin)入(ru)建筑学”。随(sui)着学习的深入(ru),她对建筑的认识也更加深刻,“我现在觉得,建筑可以作为人类表达思想的载体。我做建筑就是在表达自己,甚至治愈自己”。

以年级第(di)一的成绩,与林徽因一起收(shou)到建筑学学位,让伍(wu)岛开(kai)心又激(ji)动,“一百年前林徽因不被允许(xu)学建筑,一百年后,我们(men)占全场人数(shu)一半的女性和她一起被授予建筑学位”。

伍(wu)岛在毕业典礼现场。受访者供(gong)图

费慰梅在那本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传(chuan)记中,提到“满脑子都是创意的徽因,常常先画出一张草图或建筑图样,然后一边做,一边修正或改进(jin),而一旦(dan)有了更好的点子,前面的便一股脑儿(er)丢开(kai)”。伍(wu)岛对这一细节印象深刻:“林徽因对建筑设计源源不断的创意和对deadline(最后期限)的‘蔑视’和我挺像。”在宾大的第(di)二学期,期中答辩前一晚,伍(wu)岛因为对自己的设计不满意而临时全部推翻重来,但第(di)二天仍然交上了全新的设计和完整的图纸。

毕业典礼现场,当伍(wu)岛听到院长说到“每个伟大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时,一度很失望,幸好接下来就是“今天,林徽因没有站在梁思成背后”。因为她已(yi)经听了太多类似(si)的话。她说,这句话通常出现在男性上台领奖的感谢词里,但她不想收(shou)到这样的赞美,因为“我希(xi)望自己能(neng)亲自探(tan)究那些更重要更宏(hong)大的命题”。

目(mu)前,伍(wu)岛一边在一家(jia)主要做医疗项目(mu)的建筑公司做建筑设计师,一边备考(kao)建筑师执照。“建筑这几年的行情不太好,很多人都想转行,但我还(hai)是想继(ji)续搞(gao)建筑。”

王兰认为,建筑学所培养的对于美和空(kong)间的感知,城(cheng)市规划学所提供(gong)的系统思维方式,景观学所追求(qiu)的对人与自然关(guan)系的理解,会成为学生们(men)永恒的学养基础和精神源泉(quan)。无论将(jiang)来做什么工作,他们(men)都能(neng)因此在不同领域创造更多可能(neng)。

“我想用一首诗来鼓励你们(men)不要放弃(qi)你们(men)在这里所拥有的。”毕业典礼上,胡如珊用英文念了林徽因的这首《别丢掉》。“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si)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quan)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si)的渺茫(mang)/你仍要保存着那真(zhen)!/一样是明月(yue)/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si)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liu)着/有那回音!”

发布于:北(bei)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