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资料大全正版资料免费2024年-盐碱地里稻花香——天津两万亩盐碱地种出高产小站稻,赵伏伟,水稻,农业示范区
2024-06-04 07:14:44
资料大全正版资料免费2024年-盐碱地里稻花香——天津两万亩盐碱地种出高产小站稻,赵伏伟,水稻,农业示范区

5月(yue)底,天津MAP农场再生农业示范区小站稻试验田里,随处可(ke)见农忙的(de)农艺师,插秧机驶过,一棵棵水稻苗插进土里。稻田旁(pang),中化农业MAP数字农业产品经理冯业帅手里拿着一个(ge)平板电脑,实时监控着这片稻田的(de)“健康状态”。“通(tong)过遥感图可(ke)以(yi)看到,低产区在(zai)逐渐(jian)缩小。”冯业帅指(zhi)着屏幕上的(de)遥感图向新京报记(ji)者介绍道(dao)。

几年前,冯业帅脚下(xia)这片稻田还是一片盐碱地,为了唤醒(xing)这片沉睡的(de)土地,中化农业MAP天津技(ji)术服务中心团队,运用改良(liang)盐碱土壤、选择耐盐碱品种等集成技(ji)术,最终让西青区王稳庄镇两万多亩低产盐碱地成为良(liang)田。去年,这里的(de)水稻单产由最初的(de)平均(jun)每(mei)亩800斤提升到了1200斤,部(bu)分地块(kuai)连(lian)片最高产量达到1432斤,同非盐碱地持平。

“中国有5亿亩可(ke)供改良(liang)或(huo)开发的(de)盐碱地,提升盐碱地利用率(lu),将有助于(yu)夯实粮(liang)食安全根基。”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ji)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表示。

天津MAP农场再生农业示范区小站稻试验田里,农户正(zheng)在(zai)播种水稻。新京报记(ji)者 曹晶瑞 摄

重振昔日贡米小站稻

初夏的(de)风吹过,小站稻试验田里,成排成行(xing)的(de)天津小站稻随风摇曳。

“天津小站稻始于(yu)辽宋时期,成名于(yu)清末,是我国著名的(de)优质水稻之一。小站稻这个(ge)地域性品牌也是全国第一个(ge)粮(liang)食作物地域性证明商标。”中化农业MAP天津技(ji)术服务中心技(ji)术经理赵伏伟是冯业帅的(de)同事,他一边查看水稻长势,一边向记(ji)者介绍着小站稻的(de)振兴故事。

西青区位于(yu)天津市西南部(bu),区内河道(dao)沟渠纵横,坑塘洼淀密布。小站稻试验田所在(zai)的(de)王稳庄镇,土壤属于(yu)滨海盐碱土壤,pH值(zhi)在(zai)8.5以(yi)上,盐度0.3%。赵伏伟说,这样(yang)的(de)数据对于(yu)农作物来说,并(bing)不友好(hao),“我们刚来的(de)时候,很多地块(kuai)因为盐碱过大,插秧插了6遍才(cai)能活,水稻平均(jun)亩产量不到800斤。”

赵伏伟介绍,上世纪90年代,由于(yu)缺水等原因,小站稻种植面积锐减,逐渐(jian)衰落。后来,为了重振昔日贡米——小站稻的(de)辉煌,天津市津南区启动(dong)小站稻振兴计划。2018年,在(zai)这样(yang)的(de)背景下(xia),先正(zheng)达集团中国旗下(xia)中化农业MAP与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zheng)式加入小站稻振兴行(xing)动(dong)。

第一场硬仗是从水稻品种筛选开始的(de)。为了找到适合这片土地的(de)最优品种,赵伏伟和同事在(zai)示范农场设置了一个(ge)品种筛选区,对优质、耐盐碱的(de)品种适应(ying)性进行(xing)筛选。“我们通(tong)过开展新品种试验试种,从重点(dian)试种品种中优选品种推(tui)广种植,显著改善水稻抗倒抗病性、耐盐碱能力、出米率(lu)、稻米口(kou)感。”赵伏伟称,目前,他们已经筛选出多个(ge)适应(ying)两万亩盐碱地的(de)优质品种。

2019年,天津MAP农场再生农业示范区又(you)联合王稳庄镇政府一起,进行(xing)高标准(zhun)农田改造,建设高标排灌渠、暗管排盐设施,实现了进排水独立和以(yi)水压盐,在(zai)赵伏伟看来,这也是盐碱地改良(liang)的(de)关键技(ji)术之一。

少食多餐给(gei)稻田“减肥”

品种选好(hao)了,设施改良(liang)了,最佳种植方案也是关键。

“盐碱地相对贫瘠,土壤有机质缺乏,有效磷低,但是富钾。”赵伏伟称,最初,他和同事曾按照水稻几个(ge)关键施肥节点(dian)进行(xing)肥料投入,但产量提升得很慢。“我们跟天津农科院和公(gong)司总部(bu)的(de)专家讨论后,决定按照他们的(de)建议,让这片农田少吃多餐,即单次施肥控制在(zai)15斤以(yi)下(xia)。同时,利用生物刺(ci)激素、氨基寡糖等提高水稻耐盐碱的(de)能力。”

在(zai)水稻收割后,赵伏伟和同事还会结合秋整地,进行(xing)秸秆全量还田,轮换不同的(de)地块(kuai)进行(xing)春油菜种植。盛花期的(de)春油菜会作为绿肥还田,以(yi)此来提高土壤的(de)肥力。

赵伏伟说,盐碱地种植水稻,肥料精准(zhun)之余,不同时期水体盐分的(de)控制同样(yang)至关重要,“我们摸索出了一套严(yan)谨的(de)数据。一般插秧的(de)时候7天返青,返青期,要控制水体的(de)盐分在(zai)2.0‰以(yi)下(xia)。到了分蘖期,水体盐分要控制在(zai)2.5‰以(yi)下(xia)。孕穗期,水体的(de)盐分要控制在(zai)3.0‰。一整套下(xia)来,可(ke)以(yi)让水稻有很好(hao)的(de)抗逆性、抗盐碱性。”

在(zai)盐碱地里播种水稻。新京报记(ji)者 曹晶瑞 摄

赵伏伟和同事甚至还把东北(bei)建三江的(de)水稻侧深施肥用到了王稳庄镇的(de)试验田上。“田里的(de)插秧机上面都安装了一个(ge)施肥系(xi)统,插秧时候,能把肥料直(zhi)接下(xia)到秧苗侧下(xia)5厘(li)米至8厘(li)米。”赵伏伟说,这样(yang)做有两个(ge)好(hao)处,一个(ge)方面,可(ke)以(yi)少施一次肥,少打扰一次土地。另一方面,还可(ke)以(yi)减少氮肥的(de)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lu),对环境也是种保护。

大数据为稻田实时“体检(jian)”

和赵伏伟时常进田里查看水稻长势不同,冯业帅更多的(de)是操作平板电脑,远程监控稻田的(de)情况(kuang)。

“这是我们自主(zhu)开发搭建的(de)数字农业平台———MAP智慧农业系(xi)统,是一个(ge)种植管理新农具,这个(ge)系(xi)统可(ke)以(yi)实现十(shi)人团队管理万亩农场。其中,线上巡田功能,可(ke)以(yi)让农艺师直(zhi)观地掌握作物种植地块(kuai)的(de)位置、面积、作物长势和病害情况(kuang)等。”冯业帅说。

记(ji)者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张遥感地图,农田在(zai)地图中被划分成不同颜色的(de)区块(kuai)。“绿色代表高产区域,红色和黄色代表产能较低一点(dian)。”冯业帅随机点(dian)取其中一个(ge)区块(kuai),该区块(kuai)的(de)档案就被调了出来,各种实时数据以(yi)及历史气(qi)象数据、土壤数据,为种植者种植决策提供直(zhi)观的(de)参考依据。

冯业帅告诉记(ji)者,该系(xi)统的(de)气(qi)象预警可(ke)以(yi)提供1公(gong)里半径范围的(de)精准(zhun)气(qi)象,显示未(wei)来48小时精准(zhun)气(qi)象信(xin)息和未(wei)来15天的(de)气(qi)象预报,帮助农艺师根据田间积温度、湿度情况(kuang)及时调整作业时间,提高农场管理效率(lu)。此外,田间虫情检(jian)测系(xi)统和水稻病虫害预警模型(xing),可(ke)以(yi)对水稻易发生的(de)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xing)预警监测,帮助农艺师及时防治病害。

几年的(de)光景,王稳庄镇两万亩盐碱地已经成为天津的(de)“美(mei)丽(li)农田”,不仅(jin)小站稻产量从最初的(de)亩产800斤提升到现在(zai)平均(jun)亩产1200斤,部(bu)分地块(kuai)连(lian)片最高的(de)产量达到1432斤,同非盐碱地持平,高粱、小麦、油菜花等也都在(zai)这片土壤的(de)滋养下(xia)如期开花或(huo)结果。

“今年,我们会应(ying)用更多新技(ji)术,力争(zheng)让亩产量突(tu)破1300斤。”赵伏伟和冯业帅对此充满了信(xin)心。

永产要和高产结合

天津万亩盐碱地变良(liang)田,小站稻的(de)振兴经验也被写进了《MAP2023年绿色高质量发展报告》(以(yi)下(xia)简称《报告》)中。新京报记(ji)者了解到,这份报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yan)究所认(ren)证后正(zheng)式发布的(de)。

《报告》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从更高效的(de)种植、更健康的(de)土壤等多个(ge)方面,分享中化农业MAP在(zai)落实资源节约,推(tui)动(dong)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品质和效益提升等方面的(de)行(xing)动(dong)与成效。

以(yi)高效种植为例,数据显示,MAP服务农户较其他农户化肥利用效率(lu)平均(jun)高出29.41%,农药利用效率(lu)平均(jun)高出29.91%,碳排放强(qiang)度降低19.38%。MAP服务农户的(de)玉米亩单产平均(jun)高出4.12%,小麦高出6.06%,水稻高出8.29%,大豆高出9.01%。

在(zai)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yan)究所研(yan)究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中心秘书长尹昌斌看来,《报告》中涉及的(de)MAP绿色高质量发展指(zhi)标体系(xi)科学合理,实践成果对于(yu)整个(ge)农业行(xing)业的(de)绿色转型(xing)具有积极的(de)推(tui)动(dong)作用。

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口(kou)将由现在(zai)的(de)80亿增(zeng)长到97亿,对食物的(de)需求将比目前增(zeng)加约50%。“应(ying)对气(qi)候变化和养活不断增(zeng)长的(de)人口(kou),这是人类面临的(de)共(gong)同挑战,而农业同时处在(zai)这两大挑战的(de)前沿。”先正(zheng)达集团中国首席可(ke)持续(xu)发展官姜(jiang)业奎表示,随着全球碳减排和碳中和目标迫(po)近,向可(ke)持续(xu)农业全面转型(xing)已成共(gong)识,“我们已经把可(ke)持续(xu)发展全面纳入业务战略,我们的(de)目标是推(tui)动(dong)农业从温室气(qi)体主(zhu)要贡献(xian)者,向应(ying)对气(qi)候变化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变。”

这份《报告》分享的(de)经验、提出的(de)问题(ti)也被农业专家们关注到。“粮(liang)食生产的(de)命根子是耕地、种子是芯片,最主(zhu)要的(de)问题(ti)是要有更健康的(de)土壤。我们在(zai)高产的(de)同时,必须要把最珍贵的(de)资源——土壤资源保护住。”对于(yu)《报告》中提到的(de)健康土壤,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ji)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表示,我国土地资源属于(yu)高强(qiang)度利用,我们的(de)目标是在(zai)保证高产的(de)同时,保证耕地质量不退化,为此永产和高产要结合起来。

如何保护土壤资源?李保国认(ren)为,一是要尽量少动(dong)土,二是要增(zeng)加覆盖。“我们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de)秸秆进行(xing)覆盖,更进一步的(de)要求,是在(zai)资源条件允许的(de)情况(kuang)下(xia)进行(xing)再生农业生产,增(zeng)加绿色覆盖。在(zai)尽量减少扰动(dong)土壤的(de)情况(kuang)下(xia),将种子种下(xia)去,产量还能有所提高,这就是我们追求高产、稳产以(yi)及生态环境保护最明确的(de)目标。”

新京报记(ji)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qing)

发布于(yu):北(bei)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