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年澳门资料免费大正-古籍整理出版是隐秘而伟大的事业,岭南,地方,专业
2024-06-02 06:06:00
2024年澳门资料免费大正-古籍整理出版是隐秘而伟大的事业,岭南,地方,专业

肖启明
古籍出版社内部古色(se)古香 主办方供图
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揭牌仪式(shi)现场
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办公场所

文/羊城晚(wan)报记者孙磊

图/羊城晚(wan)报记者宋(song)金峪(yu)实习生周柏齐

5月9日,由广东省委宣(xuan)传部指导、广东省出版集团主办、岭南古籍出版社承(cheng)办的“岭南古籍出版社揭牌仪式(shi)”在广州柏园举行。这是很长时期以来国家新闻出版署(shu)批准设立的唯(wei)一一家古籍出版社,也(ye)是华南地区第一家专业古籍出版社。

它的成立对于岭南乃(nai)至全国的古籍出版布局将产生怎样(yang)的影响?当前古籍整理出版又有着怎样(yang)的趋势和特点(dian)?为此,羊城晚(wan)报独家专访了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jian)称“古工委”)主任,中华书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肖启明。

在肖启明看来,岭南古籍出版社的成立意义重大(da),未来可期。同时,他也(ye)强调,古籍整理出版是一项常做常新、无法穷尽的伟大(da)事业,需要一代(dai)又一代(dai)人的不懈努力。这项事业,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研(yan)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中华文明的溯源,都(dou)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岭南文化有其独特性,古籍出版大(da)有可为

羊城晚(wan)报:在您(nin)看来,岭南古籍出版社的成立将对岭南乃(nai)至全国的古籍出版产生哪些影响?

肖启明:岭南古籍出版社虽(sui)然是刚刚成立的,但(dan)无论是岭南的古籍资源还是广东的古籍出版都(dou)已经有深厚的底蕴和基础(chu)。此前广东人民出版社古籍文献分社已经出版了大(da)量优秀的古籍出版物,而且(qie)广东人民出版社原本就(jiu)是古工委的成员单(dan)位,所以说这家出版社的起(qi)点(dian)是很高的。

单(dan)独成立一家专业的古籍出版社是很有必要的。从最现实的层(ceng)面而言,在一家综合出版社里,古籍板块申报规划项目或出版资金资助项目,名额肯定有限,但(dan)以专业古籍出版社单(dan)独申报,情况就(jiu)不一样(yang)了。同时,古籍出版需要人才支撑,有了独立的出版社,古籍出版的团队也(ye)进一步扩大(da),有了人才的基础(chu)和资源的保(bao)障,可以更进一步推动古籍事业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岭南文化有其独特性。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往(wang)往(wang)离不开对地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底蕴的挖掘。同时,这家出版社还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面向东南亚乃(nai)至全世(shi)界,服务大(da)湾区,这些都(dou)是它的区位优势和未来市场。

羊城晚(wan)报:古籍工作里有很大(da)一块是对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这对于地方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化自信心的树立起(qi)着很大(da)的作用。在您(nin)看来,岭南古籍出版社的成立,对于岭南地方文化的发展将有着怎样(yang)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肖启明:全国各(ge)地都(dou)非常重视(shi)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岭南也(ye)有着丰富(fu)的古籍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dan)是过去挖掘整理得还不够,从这个(ge)意义上来讲,就(jiu)更需要像岭南古籍出版社这样(yang)的专业机构来做这些专业的事情。

而且(qie),现在岭南古籍出版社给(gei)自己定下的出版方针,也(ye)是要“刊行古籍旧书、整理地方文献”,即充分挖掘整理地方文献,来服务岭南,服务大(da)湾区,这个(ge)站位很高、很长远,这种高瞻远瞩,未来肯定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羊城晚(wan)报:这次揭牌现场,来了很多老牌的古籍出版社,包括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岳麓书社、巴蜀书社等。古籍资源非常独特、珍贵,在这种情况下,该(gai)如何推动古籍出版社之(zhi)间的资源共(gong)享,从而达到合作共(gong)赢(ying)的局面?

肖启明:其实你提(ti)到的这些出版社都(dou)是古工委的成员单(dan)位,这些出版社有竞争(zheng),但(dan)是更多的是合作。

国家层(ceng)面早在1958年就(jiu)成立了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来负责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所以古籍的整理出版并(bing)不是某一家出版社的事,而是整个(ge)中国的事业。领导小组会从国家层(ceng)面调配资源,通过出版单(dan)位申报评审或者招标的形式(shi),寻找合适的出版社承(cheng)接相应的项目。

数字技术和青年骨干为古籍事业带来生机

羊城晚(wan)报:您(nin)提(ti)到古籍出版中人才的重要性。据(ju)您(nin)观察,如今做古籍的年轻人多吗?我(wo)们该(gai)如何加大(da)古籍出版人才的培养(yang)?

肖启明:这个(ge)问题是整个(ge)古籍出版行业所面临的。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dou)意识到古籍编辑人才培养(yang)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古籍编辑人才是古籍类出版社的支柱和核心竞争(zheng)力,关系着古籍整理质(zhi)量的好坏。

2022年4月,中共(gong)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dai)古籍工作的意见》,其中就(jiu)提(ti)到要加强古籍存藏保(bao)护、整理研(yan)究和出版专业机构建设,扩大(da)古籍保(bao)护修复人才规模(mo),加强古籍专业出版队伍建设。

经过这么多年的持续培养(yang),目前我(wo)国已经形成了一支颇有规模(mo)的古籍出版编辑队伍。尤其值(zhi)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古籍整理和编辑人才队伍逐步年轻化,一大(da)批三四十岁的青年成为古籍整理和出版的主力和骨干。

当然,现在古籍出版也(ye)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zheng)压力。出版社如果简(jian)单(dan)地把市场竞争(zheng)压力通过内部考核分解到编辑个(ge)人,会导致急于求成,牺牲品质(zhi)。或者,因为考核达不到要求造成了古籍编辑人才流(liu)失。古籍出版有其独特性,一个(ge)项目一做就(jiu)是十几年甚(shen)至几十年,这种情况很难要求编辑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效益。像我(wo)在揭牌仪式(shi)上赠(zeng)送的点(dian)校本《二十四史》,我(wo)们这套书是从1958年开始做的,2007年又开始对原来的点(dian)校本进行修订,修订工作到现在还没结(jie)束(shu)。如果单(dan)纯从经济效益角度来考量,很难调动编辑的积极性,甚(shen)至会影响古籍编辑队伍的稳定性。对这个(ge)问题,现在管理部门和出版社也(ye)已经注意到,而且(qie)也(ye)在逐步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an)。

羊城晚(wan)报:您(nin)提(ti)到一个(ge)很重要的问题,就(jiu)是当下古籍的出版也(ye)要面向市场,承(cheng)担一定的营收压力。这种情况是否会影响古籍出版物的质(zhi)量?这几年也(ye)有声音说,相对以往(wang)前辈做的古籍,新出版的古籍质(zhi)量有所下滑,是否如此?

肖启明:说新出版的古籍图书编校质(zhi)量整体下滑,我(wo)个(ge)人觉得不能这么简(jian)单(dan)地判断。过于市场化的考核,是会影响编辑的积极性,但(dan)是今天市场的发展,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也(ye)为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带来了极大(da)的便利,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优势。

羊城晚(wan)报:古籍的数字化创新也(ye)发展了很多年,当前有哪些新的成果?

肖启明: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开展也(ye)有好多年了,从古籍纸质(zhi)图书的数字化到数据(ju)库的建设,再从数据(ju)库建设到今天的平台的建设,古籍的数字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平台搭建技术越来越成熟(shu),资源共(gong)享渠道也(ye)越来越通畅(chang),数据(ju)库资源的建设也(ye)得到长足进步。数字技术持续改(gai)善着资料检索(suo)、文献获(huo)取等学术条(tiao)件,整体推进了古籍整理出版工作。

以中华书局为例,我(wo)们承(cheng)担了古籍整理与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籍合网”的建设,在“籍合网”平台上采(cai)用众包的工作模(mo)式(shi),整合了文献的采(cai)集、点(dian)校整理、编辑校对、结(jie)构化的标引、线上发布、线下出版的模(mo)块,形成了古籍整理与出版全流(liu)程的线上生态圈,极大(da)地优化了古籍出版的流(liu)程。

创新古籍表达,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羊城晚(wan)报:除(chu)了数字化,今天古籍出版社也(ye)开始涉足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动古籍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您(nin)是如何看待这个(ge)现象的?

肖启明:文创产品的开发有利于古籍的再开发、再利用。这几年传统文化领域的文创产品开发非常火爆,像故宫博物院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也(ye)给(gei)整个(ge)产业带来了很大(da)的启发。现在很多文化单(dan)位,包括博物馆(guan)、出版社等都(dou)在利用自身优质(zhi)的内容资源开发文创IP,值(zhi)得肯定。

一般古籍出版社主要有以下几个(ge)板块:第一个(ge)是古籍整理。传统文化典籍浩如烟海,需要古籍整理者进行校勘、整理,以及出版社编辑的校对、出版,从而淘选出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二个(ge)是对古籍开展研(yan)究,产生新的著作。第三个(ge)是经典古籍的普及化。第四个(ge)就(jiu)是古籍的数字化。

文创产品的开发应该(gai)可以归属于典籍的普及方面,通过文创产品,创新传统文化表达,从而更好抵达年轻群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羊城晚(wan)报:古籍做了这么多年,有没有穷尽的一天?

肖启明:没有。目前经过整理和尚未整理的古籍大(da)概有120亿字,其中未经整理的大(da)概有70亿字,占大(da)头(tou)。

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在2009—2013年联合出版的《中国古籍总目》,是目前著录古籍最多的目录。根(gen)据(ju)它的著录,现存中国的古籍数量大(da)约有20万种。但(dan)是这个(ge)目录还只是根(gen)据(ju)中国大(da)陆20多家主要图书馆(guan)的馆(guan)藏和海外已公布的图书,除(chu)此之(zhi)外还有大(da)量私人藏书未加著录。

但(dan)是仅现存的20万个(ge)品种我(wo)们都(dou)很难做完(wan),更不用说那些尚未被整理发现的古籍。除(chu)了已有和现存的古籍文献,还有很多考古新发现的文献,像里耶秦简(jian)、郭(guo)店楚简(jian)、三星堆(dui)的考古发现等,每一次新的发现对于历史研(yan)究、文明溯源都(dou)有着重大(da)的意义。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整理是一个(ge)无比漫长的过程,但(dan)正因为漫长,才显(xian)得出版的重要。每一个(ge)底本的再发现,每一种古籍的再研(yan)究,都(dou)有可能拓宽我(wo)们对传统文化、对中国文明的认知。古籍整理出版,可谓“隐(yin)秘而伟大(da)”,这看似(si)小众的事业,让我(wo)们中华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发布于:广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