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出现这俩症状 你离中暑不远了,高温,体温,环境
2024-06-19 00:37:41
出现这俩症状 你离中暑不远了,高温,体温,环境

还没到(dao)夏至(zhi),北京已连(lian)发(fa)高温预警,本(ben)周二的(de)气温预计再(zai)次突破(po)37℃。炙烤模式提前开启,一定要警惕能“热死人”的(de)高温中暑。当出现两个症状,就说明你已经处于先兆中暑阶段了。今天,北京市疾(ji)控中心慢性病预防与控制(zhi)所的(de)专家就来介(jie)绍(shao)一下,高温中暑的(de)四个阶段以(yi)及哪些是容易中暑的(de)人群。

不是所有中暑都能自行(xing)缓解

中暑是指(zhi)暴露在高温、高湿(shi)、不通风(feng)环境中,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hou),人体吸热—产热—散热构成的(de)热平衡被破(po)坏,机体局部或全身热蓄积超过体温调节的(de)代偿限度时发(fa)生的(de)一组疾(ji)病,可表现为从轻到(dao)重的(de)连(lian)续过程。

作为恒温生物,虽然(ran)我们的(de)体温在一天内有微小波动(早晨最低、下午或傍晚最高),但始终会保持在36℃至(zhi)37℃这样(yang)一个狭窄范围内。当体温过高时,将产生许多问题。因此,必须警惕中暑这一疾(ji)病。

据了解,全球中暑平均(jun)发(fa)病率(lu)为17.6至(zhi)26.5/10万,高发(fa)区可达250/10万;作为威胁生命(ming)健康的(de)危急重病,我国重症中暑的(de)病死率(lu)达10%至(zhi)15%。

中暑分(fen)阶段 出现这俩症状要警惕

并非所有中暑都如此可怕,它表现为由轻到(dao)重的(de)连(lian)续过程,包括(kuo)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这其中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又可分(fen)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射病的(de)死亡率(lu)高达40%以(yi)上。

随着全球平均(jun)气温不断升高,热射病等热相关疾(ji)病的(de)发(fa)病率(lu)呈(cheng)现逐年增高趋势。因此尽早识(shi)别先兆中暑、轻症中暑症状,积极(ji)采取应(ying)对措(cuo)施是非常必要的(de)。

先兆中暑 症状为乏力、头晕(yun)等,此时应(ying)立刻离开高温环境,并且(qie)注意补水。此时若及时采取措(cuo)施,相关症状能完全缓解,避(bi)免继续发(fa)展。

轻症中暑 症状为恶心、呕(ou)吐、心悸、面色潮红或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开始不受控地升高。此时除立刻脱离高温环境且(qie)迅速、有效、持续降低体温外,还应(ying)根据中暑者情况拨(bo)打(da)急救(jiu)电话。

重症中暑 这时人体症状更(geng)加严重,大量出汗而导致水分(fen)和电解质丢(diu)失过多,造(zao)成肌肉痉挛(热痉挛);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至(zhi)38℃至(zhi)39℃,全身状况变差(热衰竭);若核心体温进(jin)一步升高至(zhi)40℃,中暑者出现神志障碍,伴随着多器官(guan)受累,危及生命(ming)(热射病)。

注意!若出现重症中暑,则应(ying)帮(bang)助中暑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迅速、有效、持续降低体温,尽快(kuai)拨(bo)打(da)急救(jiu)电话。

这些人更(geng)易中暑 最好哪凉快(kuai)哪呆着

针对人体体温调节功能而言,婴幼儿、老年人、慢性基础疾(ji)病患者、长期(qi)卧床者、肥胖患者等,这些人群器官(guan)储备能力较差,免疫力和自我防护能力下降,易发(fa)生体温失衡,一旦处于闷热、空气流动差的(de)环境中,就容易发(fa)生中暑。

此外,先兆中暑症状隐匿,体弱者对高温导致的(de)身体不适不够警惕,若不能主动采取降温措(cuo)施,就容易使中暑不断进(jin)展,威胁身体健康。

再(zai)说与身体活动有关的(de)人群,运动员、消防员、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夏季(ji)剧烈运动的(de)健康青年人等,这些人群在高温高湿(shi)环境下进(jin)行(xing)高强(qiang)度体力活动,因水分(fen)补充不及时、衣物遮蔽影响皮肤(fu)散热等因素,易导致中暑。

青年人因平时身体健康,忽视中暑的(de)威胁,未及时中断户外活动,有可能使中暑不断进(jin)展,造(zao)成严重后(hou)果。

小贴士

户外运动防暑有方

避(bi)免午间高温时段出行(xing),可选择(ze)早晨或傍晚进(jin)行(xing)适当强(qiang)度的(de)户外活动。

应(ying)穿着吸汗、透(tou)气的(de)运动服(fu)装,避(bi)免因防晒而遮蔽过多皮肤(fu)导致无(wu)法散热。

在运动过程中,应(ying)注意补充足量水分(fen),可选择(ze)淡盐(yan)水等含(han)有电解质的(de)饮品适时补充。

若出现头晕(yun)、无(wu)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ying)立刻脱离高温环境,尽快(kuai)降温,必要时就医。

本(ben)组文/本(ben)报记者 李洁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fa)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