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澳门第146期资料-航天育种:让太空种子“飞”入千家万户,品种,作物科学,性状
2024-06-03 00:30:42
澳门第146期资料-航天育种:让太空种子“飞”入千家万户,品种,作物科学,性状

2023年9月11日(ri),第三十届中(zhong)国北京种业(ye)大会在北京市通州区开幕,来自22个省份的300余家种业(ye)名企参展,包括航天育种等2300余个品种。

陈晓根摄(人民(min)图片)

2023年10月,云南省安宁市现代农业(ye)园区玫瑰种植示范园里一朵朵玫瑰美丽绽放,它们是由曾搭(da)乘神舟载人飞船遨游太(tai)空的种子培育而成,因此被称为“来自星星的玫瑰”。

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

2024年4月10日(ri),在河南省洛(luo)阳市国际牡(mu)丹园航天育种基(ji)地(di)里,游客在盛开的“太(tai)空牡(mu)丹”旁(pang)游览拍照。

李卫超摄(人民(min)图片)

2023年,刘录祥(xiang)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试验基(ji)地(di)查看“航麦802”长势情况(kuang)。

资料图片

种子是农业(ye)的“芯片”,小小的种子,紧密连着“国之大者”。如今,种子不(bu)仅在田野间生根发(fa)芽,更有机会遨游太(tai)空。

4月30日(ri),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fan)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gong)着陆,中(zhong)国空间站第六批(pi)空间科(ke)学实验样品也(ye)随之顺利返(fan)回。本次下行返(fan)回的科(ke)学实验样品涉及23项科(ke)学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1.5公斤,其中(zhong)包括多种植物种子材料。在宇宙遨游归来后,这些种子被交付科(ke)研人员用于后续(xu)研究和利用。

据悉,目前(qian)中(zhong)国已进行航天育种搭(da)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zhu)粮品种240多个,蔬(shu)菜、水(shui)果、林草、花卉新品种数百个,年增产粮食20多亿公斤,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亿元。

“天选之种”“上天”“入地(di)”

什(shi)么是航天育种?人们为什(shi)么要费力将种子送上太(tai)空?

中(zhong)国农业(ye)科(ke)学院作物科(ke)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ke)学家刘录祥(xiang)说:“航天育种也(ye)叫太(tai)空育种,是将种子等植物材料搭(da)乘返(fan)回式卫星和载人飞船等航天器(qi)进入太(tai)空,利用空间环境的宇宙射线(xian)、微(wei)重力、高真空等综合(he)因素诱发(fa)种子基(ji)因变异(yi)。种子返(fan)回地(di)面后,再选择(ze)可遗传的优良变异(yi)用于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植物新品种。”

与传统育种技(ji)术相比,航天育种最大的优势在于空间诱变材料的有益变异(yi)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dui)较短时间内创制出具(ju)有高产、早熟、抗病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刘录祥(xiang)说,对(dui)种子来说,太(tai)空就是一个超级实验室,因为它具(ju)备了微(wei)重力、弱地(di)磁、强辐射、高真空、极(ji)洁净、超低温等极(ji)端(duan)条(tiao)件(jian)。太(tai)空诱变因素多,有可能获得传统地(di)面诱变得不(bu)到的变异(yi),太(tai)空诱变可以诱发(fa)多种性状发(fa)生变异(yi),育种家通过(guo)定向(xiang)筛选可以获得产量或是抗病突变基(ji)因。

航天器(qi)的每一克载荷资源都很(hen)宝贵,那么,什(shi)么样的种子能踏上太(tai)空之旅呢?

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上天’的种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般来说,被选中(zhong)的种子要具(ju)备两个条(tiao)件(jian):一是遗传稳定,二是综合(he)性状好。这些种子必(bi)须活力强、发(fa)芽率高,这样才能确保种子在新环境下依旧(jiu)蕴(yun)涵着无限的生机,以良好的状态开启这一段漫漫旅途,能够(gou)获得太(tai)空之旅资格的种子可谓是‘天选之种’。”中(zhong)国农业(ye)科(ke)学院作物科(ke)学研究所谢永盾研究员对(dui)本报介(jie)绍说。

进入太(tai)空之后,种子的“奇幻漂流”才刚刚开始,不(bu)是每一粒种子都能被宇宙射线(xian)击中(zhong),不(bu)是所有被击中(zhong)的种子都能发(fa)生基(ji)因变异(yi),也(ye)不(bu)是所有的突变都是“有益的”。因此,从太(tai)空返(fan)回的种子只能作为基(ji)础(chu)材料,再经过(guo)地(di)面筛选、验证、培育,最后通过(guo)审定的种子才能叫太(tai)空种子。

想成为合(he)格的太(tai)空种子,不(bu)仅要能“上天”,更要“入地(di)”。从宇宙归来的种子还需(xu)要在地(di)面经过(guo)长时间的培育和检测,进行多轮的筛选和鉴定。在这个过(guo)程中(zhong),研究人员既会鉴定作物实际的生长变化,也(ye)会从基(ji)因层面去检测哪些遗传物质产生了突变,然后将具(ju)有优异(yi)性状的新材料再进行育种利用,让遗传优势得以延续(xu)。

总的来说,从一颗种子“上天”,到新的品种上市,往往要经过(guo)8—10年的过(guo)程。在漫长的选育过(guo)程中(zhong),产量、抗性、品质等每一项都要过(guo)关。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前(qian)功(gong)尽弃。例如,经过(guo)多年选育的种子即便是在最后一年的生产性测试中(zhong),如果遇到某种病害流行或者极(ji)端(duan)天气等不(bu)利情况(kuang),不(bu)能有效抵(di)抗的话,最终也(ye)会被淘(tao)汰。“大量的品系(xi)在试验的过(guo)程中(zhong)被淘(tao)汰,最终留下来的通过(guo)专业(ye)机构审定(或鉴定)的品种,才叫太(tai)空种子,比例非常小。”刘录祥(xiang)说。

审定完成后,新品种才能被推广,作为真正的太(tai)空种子在广袤的田野间生长,进而在丰收后流向(xiang)百姓的日(ri)常餐桌(zhuo)。据介(jie)绍,航天育种材料种类丰富,既有主(zhu)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等种子,也(ye)有不(bu)同地(di)方特色(se)品种和珍稀物种的种子,还有微(wei)生物菌种等。近年来,在全国航天育种协作组和航天育种产业(ye)创新联盟推动(dong)下,一批(pi)批(pi)“希(xi)望的种子”乘着神舟飞船升空、跟着“嫦娥”航天器(qi)绕月,实现批(pi)量化航天育种。

硕果累累花香四溢

在中(zhong)国农业(ye)科(ke)学院作物科(ke)学研究所的展厅里,一个个透明容器(qi)里盛放着各类太(tai)空种子,截至目前(qian),该所已经育成了“航麦247”“航麦2566”“航麦287”“航麦501”“航麦3290”“航麦802”“航麦106”“航麦818”“鲁原502”等多个小麦太(tai)空品种,通过(guo)与种子企业(ye)联合(he)实现了产业(ye)化应用,产生了显著(zhu)的社会经济效益。

“鲁原502”是由中(zhong)国农业(ye)科(ke)学院作物科(ke)学研究所和山东省农业(ye)科(ke)学院原子能农业(ye)应用研究所合(he)作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也(ye)是目前(qian)中(zhong)国航天育种中(zhong)单一品种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品种。“‘鲁原502’解决了小麦重穗型品种易倒(dao)伏(fu)的难题,已成为全国主(zhu)导品种,累计推广1亿亩。”刘录祥(xiang)说。

还有2021年通过(guo)河北省审定的高产优质面条(tiao)小麦品种“航麦802”,耐盐性和综合(he)抗病性突出,适应性强。“航麦802”还具(ju)有良好的耐迟播能力,2022年秋,在迟播一个月的情况(kuang)下,它的亩产达(da)到500公斤以上。经过(guo)实践的检验,“航麦802”还展现出了极(ji)强的广适性、耐盐性和综合(he)抗病性,在高产的同时也(ye)保证了粮食品质。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zhen)彭庄村的田野里,放眼望去,这里种植的小麦品种中(zhong),就有“阜航麦1号”,种植的农户表示,整(zheng)个生长周期里,麦苗抗寒性好,成穗率高,抗病性很(hen)不(bu)错,亩产收获高,大家都很(hen)有种植的积极(ji)性。

“阜航麦1号”就是航天育种的成果。2013年初,中(zhong)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阜阳市达(da)成合(he)作,阜阳市农业(ye)科(ke)学院将100克自主(zhu)培育的省审小麦品种阜麦8号种子经由神舟十号飞船搭(da)载送入太(tai)空,进行长达(da)15天的太(tai)空遨游。2013年6月,种子返(fan)回地(di)面后,阜阳市农业(ye)科(ke)学院集中(zhong)优势科(ke)研力量,进行田间筛选与鉴定工作。经过(guo)数年的选育、试验工作,2016年6月,阜阳市农业(ye)科(ke)学院从众多小麦穗系(xi)中(zhong)鉴定出一个优异(yi)品系(xi),定名为“阜航麦1号”。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ji)术自主(zhu)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2023年秋种,‘阜航麦1号’在安徽、河南、江苏累计推广面积达(da)40万(wan)亩,与此同时,我们也(ye)在积极(ji)加强对(dui)配套高产栽培技(ji)术的研究,更好促进小麦丰收。”阜阳市农业(ye)科(ke)学院小麦研发(fa)中(zhong)心主(zhu)任冯家春对(dui)本报介(jie)绍。

除了百姓们的餐桌(zhuo),太(tai)空作物早已进入大家的日(ri)常生活,比如平日(ri)里经常见(jian)到的鲜(xian)花,其种子就可能曾有过(guo)“飞天”的经历。

近日(ri),一家名为“新航天星空实验室”的淘(tao)宝店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店里销售的正是遨游过(guo)宇宙的花种。“延丹1号”球茎是首批(pi)上线(xian)的品种,其育种鲜(xian)花原型是山丹丹,原本种植于陕西延安一带(dai)。在太(tai)空环境及其高真空、微(wei)重力及宇宙辐射等作用的影响下,一些变化悄(qiao)然发(fa)生。经过(guo)一系(xi)列选育培育工作后的花朵有了更强的耐受性,即便是连月的阴(yin)雨天,或是酸碱性土壤(rang),都不(bu)会影响它绽放出艳丽的花朵,不(bu)仅如此,“延丹1号”的花期也(ye)变得更长,花香更加四溢。

如今,这一从太(tai)空归来的鲜(xian)花品种正陆续(xu)从延安山丹丹标(biao)准化生产示范区“飞”入千家万(wan)户,上架不(bu)到2天,首批(pi)产品便已售罄(qing)。据悉,后续(xu)还会有新品种陆续(xu)亮相电商平台(tai),让更多人体验到种植太(tai)空花朵的乐趣(qu)。

“从粮食作物、蔬(shu)菜水(shui)果到花卉牧(mu)草等,航天育种的一大批(pi)新品种已走入市场、走上餐桌(zhuo),进入日(ri)常生活。”刘录祥(xiang)介(jie)绍,中(zhong)国先后利用各类航天器(qi),搭(da)载植物种子、菌种、试管苗等,从小麦、水(shui)稻、玉米、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等主(zhu)要粮棉油作物,以及番茄、辣椒、黄(huang)瓜等园艺作物中(zhong),育成和应用了一系(xi)列新品种,在牧(mu)草、林木、花卉等领域也(ye)有一定规(gui)模的推广应用。

助推太(tai)空经济

从1987年中(zhong)国第九颗返(fan)回式卫星首次搭(da)载农作物种子飞向(xiang)太(tai)空至今,中(zhong)国航天育种已走过(guo)30余年。这么多年来,中(zhong)国航天育种为人类丰富种质资源和种子创新贡献了重要智慧成果。

刘录祥(xiang)介(jie)绍,2006年9月中(zhong)国“实践八号”卫星成功(gong)发(fa)射,是全世界第一颗专门用于农业(ye)育种目的而发(fa)射的返(fan)回式卫星,堪称“种子专列”,该卫星搭(da)载了水(shui)稻、小麦、玉米、棉麻纤(xian)维、油料作物、蔬(shu)菜作物、林果花卉、微(wei)生物菌种和小杂粮等2000多份、200多千克的种子材料和机理研究装备,为中(zhong)国育种研究工作贡献了丰富资源。

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历次飞行任务都安排了农作物种子搭(da)载实验。近年来,中(zhong)国在空间诱变机理机制的基(ji)础(chu)研究领域获得重要进展,在种质资源创新、育成品种数量、新品种推广面积等方面均(jun)有突出表现。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整(zheng)个诱变育种的数据库中(zhong),总共登(deng)录有3400多个突变品种,其中(zhong)来自中(zhong)国选育出的品种大约占1/3,航天育种功(gong)不(bu)可没。”刘录祥(xiang)说,“另外,中(zhong)国十分重视国际合(he)作交流,积极(ji)地(di)和多个国家开展合(he)作,通过(guo)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分享成功(gong)经验。”

不(bu)仅如此,航天育种仍在大步向(xiang)前(qian),快速发(fa)展。

在技(ji)术层面,诱变和筛选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技(ji)术环节。谢永盾谈起育种技(ji)术的新突破:“比如现在我们要改变某个单一性状的时候,就可以从基(ji)因型和表型等方面进行定向(xiang)筛选,但我们以前(qian)在面对(dui)一个比较宽(kuan)阔的选择(ze)面时,只能依靠概率。”

“随着科(ke)技(ji)的发(fa)展,我们通过(guo)高通量组学技(ji)术就能够(gou)快速发(fa)现有益变异(yi)位点(dian),更方便地(di)了解什(shi)么性状发(fa)生了变化。”谢永盾说,在过(guo)去,想要知道种子在“上天”之后发(fa)生了哪些不(bu)同,还得经过(guo)更长时间的检验,在一代又一代的种植和比较下才能确认。但现在,随着筛选技(ji)术日(ri)渐成熟,种子在回归地(di)面后就可以先被“验明身份”,为后续(xu)的育种利用提前(qian)打下基(ji)础(chu)。

关于航天育种的发(fa)展前(qian)景,刘录祥(xiang)认为:“育种家可以通过(guo)开发(fa)空间辐射生物学舱外暴露装备与技(ji)术,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太(tai)空诱变育种,构建(jian)基(ji)于空间站的航天育种新体系(xi)。我们可以精准设计和深度解析航天诱变机理,同时还可以开展航天育种关键技(ji)术及重大基(ji)因诱变发(fa)掘与性状整(zheng)合(he),开发(fa)多样化的新品种,引领种业(ye)创新,打造‘航天生物+新业(ye)态’,助推太(tai)空经济发(fa)展。”(叶晓楠 胡晓晓 刘雨馨)

《 人民(min)日(ri)报海外版(ban) 》( 2024年05月22日(ri) 第06 版(ban))

责编:王陈逍遥(yao)、卢思宇

发(fa)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