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澳门2024年公众假期-在台北故宫“看见”《红楼梦》,特展,生活,小说
2024-06-03 00:01:21
澳门2024年公众假期-在台北故宫“看见”《红楼梦》,特展,生活,小说

图为展览(lan)现场。

黛玉(yu)送(song)给宝玉(yu)的荷包、宝钗(cha)屋内摆放的土定(ding)窑花(hua)瓶、王熙凤(feng)钟爱的掐丝珐琅手炉……这些《红楼梦》书中令人(ren)印象深刻的物品(pin),现实中长什么(me)样?近日,台(tai)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看得见(jian)的红楼梦”特展,以古典(dian)名(ming)著(zhu)《红楼梦》为题,汇集台(tai)北故宫博物院、台(tai)湾图书馆、台(tai)湾大学图书馆馆藏(cang)珍品(pin),通过展出书中对应的“异物奇货”,希(xi)望引领观众(zhong)通过器物导(dao)览(lan),领略这部文学巨著(zhu)的魅力(li)。

“看得见(jian)的红楼梦”特展展出清代的玉(yu)器、服饰、器物、家(jia)具等逾百件展品(pin),与《红楼梦》中贾宝玉(yu)和十二金钗(cha)的生活(huo)细(xi)节(jie)相互参照。“《红楼梦》虽是(shi)虚构(gou)小说,但作者曹雪芹生于盛清豪富之家(jia),小说中所描(miao)绘的事物细(xi)节(jie)来自自身的生活(huo)经历,写实度极(ji)高。”台(tai)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助理研究员、本展策展人(ren)王亮钧在专(zhuan)题讲座暨学者座谈(tan)会上表示,小说中的人(ren)通过“物”的点缀,显得立(li)体而(er)有温度,同时“物”也让小说有了画面,成为看得见(jian)的《红楼梦》。

王亮钧介绍,展览(lan)以“大雅可观”“异物奇货”“一番梦幻”三个(ge)轴线呈现,其中“大雅可观”部分聚焦作者出身江宁织造世家(jia)的背(bei)景经历,展现盛清时期贵族世家(jia)精致(zhi)繁华的物质生活(huo);“异物奇货”部分集合了书中描(miao)述的舶来品(pin),将贾府一众(zhong)青年男女“走在时尚前沿”的风采(cai)展现无余;“一番梦幻”部分再现了书中主要人(ren)物的房屋摆设、起居(ju)用品(pin)。

特展开幕当天,多样精选展件吸(xi)引不(bu)少观众(zhong)驻足观赏,一同品(pin)味小说中富贵繁荣的似水年华。“晴雯撕扇”“宝钗(cha)扑扇”“元妃赐扇”……扇子是(shi)《红楼梦》中最常出现的日常物品(pin),也是(shi)推动剧(ju)情进展的关(guan)键元素(su)之一。在人(ren)物精选展件部分,一把“清白绸彩绣嵌(qian)珠宝翠(cui)玉(yu)花(hua)蝶团扇”,引人(ren)想象出“湘云醉(zui)卧”的美丽场景。而(er)同样展现贾府奢(she)华生活(huo)的还包括书中王熙凤(feng)、探春闺房都曾(ceng)出现的珍贵汝窑,此展也展出一款(kuan)“北宋汝窑青瓷碟(die)”,天青釉色温润典(dian)雅,釉薄处隐现浅粉色光(guang)泽(ze),展现内敛、高雅气质,让人(ren)想象清代贵妇的美学品(pin)味。

《红楼梦》中有大量来自外国(guo)的舶来品(pin),本展展出的“清乾隆金镶东珠猫睛石嫔妃朝冠(guan)顶”,累丝金凤(feng)奢(she)华富丽,是(shi)富贵身份的象征,让读者怀想贾元春当“元妃”时贾府的灿烂岁月。还有一件“欧洲十八世纪铜嵌(qian)金星(xing)玻璃鼻烟盒(he)”,盒(he)盖嵌(qian)长方(fang)金星(xing)玻璃片,密布(bu)金属(shu)微粒闪(shan)烁星(xing)点光(guang)泽(ze),是(shi)当时最新潮、时尚的舶来品(pin),据(ju)介绍可能是(shi)贾宝玉(yu)拿来给晴雯治头痛的鼻烟盒(he)原型(xing)。

此外,“看得见(jian)的红楼梦”特展也展出台(tai)北故宫博物院、台(tai)湾图书馆及台(tai)大图书馆珍藏(cang)与《红楼梦》有关(guan)的文献(xian)。如台(tai)北故宫博物院所藏(cang)《红楼梦图咏》,是(shi)首部以勾勒《红楼梦》人(ren)物图谱(pu)为主的木刻版(ban)画画册。

“看得见(jian)的红楼梦”特展为期两年,将持(chi)续至2026年5月。据(ju)介绍,展出期间将配合举办(ban)多场讲座,邀请岛内爱好《红楼梦》的民(min)众(zhong)从不(bu)同视角,共品(pin)名(ming)著(zhu)。

王亮钧说,期待(dai)“看得见(jian)的红楼梦”让更多人(ren)“看见(jian)”《红楼梦》。以家(jia)喻户晓的文学名(ming)著(zhu)为主题策展,是(shi)拉近博物馆与民(min)众(zhong)距(ju)离(li)的一次尝试。“人(ren)人(ren)都爱听故事。我希(xi)望通过文物陈设,帮助大家(jia)进入故事的情境。”他表示。

(本报台(tai)北电)

发布(bu)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