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缩短救治时间,国内近20家医院投用“急诊卒中单元”,患者,小时,治疗
2024-06-18 18:05:53
缩短救治时间,国内近20家医院投用“急诊卒中单元”,患者,小时,治疗

新京报(bao)讯(记(ji)者戴轩)记(ji)者近(jin)日获悉,“急诊卒中单元”正在投(tou)用,它将智能化可穿戴设备、低场强核磁共振扫(sao)描(miao)仪等(deng)集中在一个(ge)30多平方米的小房(fang)间,该研(yan)究成果可将患者从进入(ru)医(yi)院到接受再灌注治疗(liao)的时间从传统的1小时压缩到20分钟内。

6月14日至16日,2024中国卒中学会第十(shi)届学术年会暨天坛脑血管病会议(天坛会)在京召开。6月15日,国际权威(wei)医(yi)学期刊《新英(ying)格兰(lan)医(yi)学杂志》(NEJM)发布来(lai)自首都(dou)医(yi)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yi)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关于国产溶栓药瑞替普酶、替奈普酶治疗(liao)缺血性卒中的两篇文章。同时,由北京天坛医(yi)院独创的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急诊卒中单元”正式亮相。

过去(qu)近(jin)30年,全球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始终被阿替普酶占(zhan)据主导地位(wei)。该药生产工艺复杂、产能有限,在全球多个(ge)国家均(jun)出现供(gong)应量不(bu)足的情况。

瑞替普酶是(shi)一种1996年在国外被批准上(shang)市治疗(liao)急性心肌梗塞的基因工程改良(liang)药,药理上(shang)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应有不(bu)错效果,但由于阿替普酶的“光环”,多年来(lai)鲜(xian)有人把这种药与卒中联系起来(lai)。从2017年开始,王拥军团队与一家北京的国企合作,决定唤(huan)醒这种“沉睡”了20多年的药物(wu)。

临床试(shi)验结果显示,对于发病4.5小时适(shi)合静脉溶栓治疗(liao)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瑞替普酶治疗(liao)组90天获得良(liang)好功能预后的比(bi)例优于阿替普酶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ji)死亡(wang)患者的比(bi)例与阿替普酶治疗(liao)组相较无显著差(cha)异。而且(qie)瑞替普酶不(bu)需要估(gu)算患者的体重、不(bu)需要静脉滴注,只需要间隔半小时两次(ci)静脉注射18毫克(ke)的药物(wu)。经生产工艺优化,该药成本大幅降低,也(ye)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王拥军介绍,下一步,该团队要开展瑞替普酶的国际多中心试(shi)验,让这一“北京制造”的药物(wu)尽快“出海”。

数据显示,有67%至75%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时间超过4.5小时或发病时间不(bu)明,而4.5小时是(shi)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时间窗。

替奈普酶(TNK)是(shi)由我国自主研(yan)发的基因工程改良(liang)的新一代特(te)异性溶栓药。项目执行负责(ze)人、北京天坛医(yi)院神(shen)经病学中心血管神(shen)经病学科副主任熊云云介绍,试(shi)验发现,对于发病后4.5-24小时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且(qie)有影像半暗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可降低残疾率,且(qie)并不(bu)增加死亡(wang)率及(ji)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人数。这是(shi)世界上(shang)第一次(ci)证实(shi)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24小时内安全有效。

此(ci)外,北京天坛医(yi)院还展示了“急诊卒中单元”研(yan)究成果。

在传统的医(yi)疗(liao)模式中,卒中患者到达急诊后,要经过临床评估(gu),CT、核磁共振等(deng)影像评估(gu)等(deng),从进入(ru)医(yi)院到接受溶栓治疗(liao),往往要一小时左右。而在仅32平方米的“急诊卒中单元”,集中了智能化可穿戴设备、低场强核磁共振扫(sao)描(miao)仪、辅助诊断的信息技术、新一代溶栓药物(wu)等(deng),患者从来(lai)院到接受再灌注治疗(liao)的时间可以压缩到20分钟内。目前,“急诊卒中单元”已经在国内近(jin)20家医(yi)院投(tou)入(ru)使用。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