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龙门预测网-“南京再现扶老事件”:“扶不扶”为何如此令人纠结,杨帆,见义勇为,家属
2024-06-04 10:04:27
龙门预测网-“南京再现扶老事件”:“扶不扶”为何如此令人纠结,杨帆,见义勇为,家属

□马佳一

一名(ming)老人酒后骑车摔倒,路过的南京小伙杨帆主动(dong)上前帮扶,不料反遭(zao)老人及家属误解。5月17日,南京市公(gong)安局发布消息称,当晚事故伤者田某某酒后驾驶电动(dong)自行车,行至虹(hong)悦路路口摔倒,并非杨帆将其撞倒。5月16日晚,田某某家属对杨帆表达了谢意,并就误解一事向其致(zhi)歉,得到杨帆的谅(liang)解。次日上午,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chang),为杨帆颁发见义勇为专项奖励金并送上鲜(xian)花。

敏感(gan)的地点、敏感(gan)的事件,不知是否(fou)冥冥中自有注定(ding),南京终究需要以一种(zhong)方式(shi)拔出“彭宇案(an)”留给这座城市的刺。18年了,“彭宇案(an)”始(shi)终没有从舆论场退场,由该(gai)案(an)引发的关于“扶不扶”的灵魂拷问一直(zhi)影响着国人的公(gong)共心态,在抛去真相不谈(tan)的前提下,那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me)要扶”成为了全社会在见义勇为时挥之不去的心理阴(yin)影。因此,当类似事件在南京重现的时候,不免引发人们(men)的又一轮感(gan)慨。

从本次事件看,一些细节呈现出人们(men)在真实面对“扶不扶”问题时的纠结。比如,杨帆骑车经过涉事路段时,老人已经摔倒,路上有很多人围观(guan),但并没有人在杨帆介(jie)入之前去扶起老人。而杨帆自己在决(jue)定(ding)搀扶老人前,闪过的第一想法(fa)也是“怕遇到赖(lai)上我的人”。并且,杨帆具有很敏锐的取证意识(shi),在见义勇为前,他首先打开了行车记录仪(yi)。由此可见,公(gong)众在面对“扶不扶”时的复杂心态,既呈现出对伤者的关注,更表露出对自我的保护。而伤者家属在赶到现场后的反应,也印证了人们(men)为何在“扶不扶”之间的纠结,进而在舆论场引发为何不追究家属诬陷的法(fa)律责任的追问。法(fa)律上的诬陷与生活中的诬陷当然不是一个意思,但这种(zhong)舆论情绪反映(ying)了公(gong)众对助人者与受(shou)助者在举证责任分担(dan)、时间成本承(cheng)担(dan)上失衡的不满。具体而言,助人者需用(yong)影像证明自己并非侵权人,否(fou)则在说不清的情况(kuang)下,就会被认(ren)为是事件当事人之一,被要求配合调查。相反,受(shou)助者家属仅凭自身猜(cai)测就获得了扣下好心人的“权利”,而若事后证明对方并非侵权人,道歉一般就能顺利和解。

虽说在法(fa)律上的举证责任由主张积(ji)极事实的一方承(cheng)担(dan),比如张三说李四撞了自己,应由张三承(cheng)担(dan)证明责任。但在实际生活中,为了避免扯(che)皮与家属纠缠,举证责任往往来到了见义勇为者一方,这是“不是你撞的为什么(me)要扶”留下的深远影响,亦是舆论不满情绪与社会纠结是否(fou)作(zuo)出义举的根本原因。若进一步讨论,会发现民法(fa)典虽规(gui)定(ding)了见义勇为条款,即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shou)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cheng)担(dan)民事责任,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未扭转(zhuan)人们(men)对于“扶不扶”的迟疑,其根源也在于法(fa)律规(gui)定(ding)并不能完(wan)全改造社会惯例,从而导致(zhi)争议解决(jue)最终只能诉诸司法(fa)流程,但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承(cheng)担(dan)这样的诉讼成本与败诉风险。

所以,南京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事后对见义勇为小伙大张旗鼓(gu)的奖励是尤为必要的,它是鼓(gu)励公(gong)众见义勇为的必要操作(zuo)。但更重要的,是改变生活中关于举证责任分配的惯例,减少人们(men)见义勇为付出的成本,特别(bie)是明确伤者家属没有所谓扣人的权利。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行政机关首先改变执法(fa)理念,进而一步一步消除公(gong)众见义勇为的后顾之忧。

(作(zuo)者是资深时事评论员(yuan))

发布于:广东省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