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2024年十二生肖号码表-最早的广东人从何而来?,岭南,考古,遗址
2024-06-04 00:17:45
2024年十二生肖号码表-最早的广东人从何而来?,岭南,考古,遗址

磨刀山遗址发掘区 通讯员供图
磨刀山遗址出土的石(shi)器—手(shou)斧 通讯员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zhe)文艺周欣怡(yi)通讯员粤(yue)文旅宣(xuan)

统筹/羊城晚报记者(zhe)朱绍杰

6月(yue)2日,习(xi)近(jin)平总书(shu)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jiang)话一周年之际,广(guang)东省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展示暨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shi)周年活动在广(guang)州举办。

2023年是(shi)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启动实施的首个年度。一年来,工程围绕项目方案完善与(yu)“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立项、课题性考古调查、主动性考古发掘、多学科(ke)综合研(yan)究等方面(mian)开(kai)展工作,取得一系列(lie)新的田野考古与(yu)研(yan)究成果。

本次成果展示活动以“穿越磨刀山探寻岭南源”为主题,聚焦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展示了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了以数字技术复(fu)原远古“磨刀山人”的《穿越磨刀山》纪录片(pian)。

热点:发布系列(lie)田野考古与(yu)研(yan)究成果

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于2023年启动,旨在推动广(guang)东重要考古课题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廓清中华文明中岭南历史地位以及(ji)独(du)特历史发展脉络。

该项目实施时间为2023年至2035年,主要研(yan)究内容为岭南旧石(shi)器文化与(yu)远古人类演化、旧-新石(shi)器时代过渡、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三个重大课题,研(yan)究时间跨(kua)度为旧石(shi)器时代早期(qi)至西汉南越国时期(qi)。

活动现(xian)场,广(guang)东省文物(wu)考古研(yan)究院先(xian)秦考古研(yan)究所所长、研(yan)究员刘锁强对阶段性工作进展与(yu)成果进行汇报。《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科(ke)学研(yan)究计划》于2023年10月(yue)由(you)广(guang)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同(tong)时,经协商后确(que)定由(you)广(guang)东省牵头,联合周边六省(区)申(shen)报国家文物(wu)局“考古中国·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重大项目,推动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与(yu)国家重大研(yan)究项目接轨。

2023年,考古工作者(zhe)在磨刀山遗址周边南江流域开(kai)展新一期(qi)考古调查,新发现(xian)旧石(shi)器时代遗址30处,其中包括(kuo)洞穴类型遗址及(ji)动物(wu)化石(shi)地点。据悉,过去十(shi)年,南江流域共有130余处旧石(shi)器时代遗址(地点)被(bei)发现(xian),年代从(cong)旧石(shi)器时代早期(qi)延续至旧石(shi)器时代晚期(qi),进一步(bu)确(que)认南江流域是(shi)目前省内唯一具(ju)备系统开(kai)展广(guang)东最早先(xian)民及(ji)其文化研(yan)究可行性的区域。

刘锁强表示:“2023年的新发现(xian)为探寻更(geng)丰富的远古人类与(yu)文化遗存、更(geng)好地复(fu)原岭南远古环境与(yu)社会提供了重要新线(xian)索和可能性。”

英德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现(xian)清楚反映(ying)了最迟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岭南社会开(kai)始加速分化,出现(xian)岭南地区最早的复(fu)杂社会,实证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古国时代”,岭南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了对于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时空格局的认识。

此外,珠三角(jiao)和粤(yue)东地区的考古发掘项目也取得重要收获,如发现(xian)从(cong)化狮象遗址和深(shen)汕特别合作区白田山遗址。

观点:岭南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独(du)特贡献

活动现(xian)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前四期(qi)首席专家、北京(jing)大学一级教授赵(zhao)辉,亚洲旧石(shi)器考古联合会原主席、北京(jing)大学教授王幼平两位专家对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点评,并为工程的深(shen)入实施提出意见建议。

“岭南作为一个独(du)特的地理单元,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它独(du)特的贡献。”王幼平表示,岭南属(shu)于亚热带与(yu)热带气候,地理条件也与(yu)岭北不同(tong),在此生活的远古人类所采取的适应方式和岭北地区不一样。

王幼平专攻旧石(shi)器考古,十(shi)年前曾参与(yu)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在他(ta)看来,若要完整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实施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非常有必要。“希望这一工程在未来的推进中能把(ba)岭南地区早期(qi)文明的形成推向更(geng)早,与(yu)万年以前的旧石(shi)器时代做(zuo)一个更(geng)完整的连接,以期(qi)更(geng)清楚、更(geng)完整地认识岭南文明的形成过程。”王幼平说。

赵(zhao)辉长期(qi)关注岭南考古事业(ye),曾多次实地指导广(guang)东考古工作,提出相关建议和论述。磨刀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已经过去十(shi)年,赵(zhao)辉对此给予(yu)高度评价。

“岭南地区地域宽广(guang)。就(jiu)文化发展程度来说,广(guang)东大概率是(shi)中心,广(guang)东考古工作所积累(lei)的成果也是(shi)最充分的,所以在开(kai)展早期(qi)岭南探源工作上,广(guang)东的考古工作者(zhe)当仁不让。”赵(zhao)辉对岭南地区的中国化进程问题尤为关注,他(ta)提到,岭南地区的社会复(fu)杂化研(yan)究是(shi)早期(qi)岭南探源工程的重要任务(wu)之一,目的是(shi)解(jie)决(jue)岭南地区的早期(qi)人类如何(he)从(cong)简单社会一步(bu)一步(bu)复(fu)杂起来,最终(zhong)融入秦汉政治体系之中的问题。

赵(zhao)辉表示,岭南地区的社会复(fu)杂化研(yan)究才刚刚开(kai)始,岭南考古工作任重道远。政府的支持、民众的热情为研(yan)究的开(kai)展提供了很好条件。相信(xin)只要给广(guang)东考古工作者(zhe)时间,他(ta)们一定会积跬步(bu)以至千(qian)里。

亮点:数字“磨刀山人”即将上线(xian)

2013年,磨刀山遗址的发现(xian)填补了广(guang)东旧石(shi)器时代早期(qi)文化的空白,将广(guang)东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从(cong)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fu)提前至60万-80万年前。

以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十(shi)周年为契机(ji),纪录片(pian)《穿越磨刀山》于6月(yue)2日正式发布。《穿越磨刀山》由(you)中共云浮市委宣(xuan)传部、省考古院联合出品,《国家宝(bao)藏》编剧团队制作。该片(pian)以广(guang)东磨刀山遗址为起点,通过工具(ju)使用、环境适应和交流合作三个篇章,讲(jiang)述了磨刀山遗址的远古先(xian)民如何(he)利用旧石(shi)器时代的石(shi)器技术适应环境、促进语(yu)言发展、推动大脑进化,并展示了数字人技术如何(he)还原远古人类形象、人工智能如何(he)“复(fu)活”远古人类。

“数字‘磨刀山人’也即将上线(xian)。”广(guang)东省文物(wu)考古研(yan)究院院长、研(yan)究员曹劲表示,数字“磨刀山人”的创作遇到很多困(kun)难,“磨刀山遗址没有出土人类骨骸,可作复(fu)原的依据非常少,所以我们组成多学科(ke)攻关团队,包括(kuo)体质人类学、考古学、地质学等专业(ye)人员,共同(tong)推测磨刀山人的可能形象。”她认为,多学科(ke)研(yan)究是(shi)数字“磨刀山人”与(yu)其他(ta)数字人最大的区别。

数字“磨刀山人”上线(xian)后,公众可以向其了解(jie)有关磨刀山各方面(mian)的信(xin)息,比如旧石(shi)器时代地球(qiu)的状况、植物(wu)的状况等。“这是(shi)我们推动磨刀山遗址的考古成果为大众共享(xiang)所做(zuo)的尝试。”曹劲说。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