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警惕新型骗局 防范金融欺诈,消费者,相关,贷款
2024-07-24 05:18:45
警惕新型骗局 防范金融欺诈,消费者,相关,贷款

购买货车“零首付”、高薪诚聘、货源稳定且无需装卸……对货车司机(ji)来说,这(zhe)样的(de)招聘广告看起来“很美(mei)”,却可能是“套路运”“套路贷”陷阱。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ju)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包(bao)括求职(zhi)者在内的(de)广大消费者,防范(fan)各类形式的(de)诱骗贷款。

警惕假借招聘之(zhi)名行骗

重(zhong)庆市巴南区的(de)张先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求职(zhi)时,被一家物流公司高薪招聘信息吸引(yin)。公司要求他购置指定型号的(de)货车,同时称贷款购车可享“零首付”。“我没(mei)多想就在公司指引(yin)下(xia)申请了11万(wan)元的(de)购车贷款以及车损保额12万(wan)元的(de)车险。”入职(zhi)后,张先生却发现,每月赚的(de)钱还没(mei)车贷还款多。他申请退车,公司却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我觉得被骗了,立(li)即收集证据(ju)报案,发现货车售价仅7.4万(wan)元,远低于车贷金额及车损保额。”张先生说。

张先生正是遭遇了“套路运”“套路贷”骗局(ju)。据(ju)了解,“套路运”不法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de),往往成立(li)多家物流公司,在网络平台发布高薪招聘货运司机(ji)的(de)虚假广告,精心设计话术,诱骗应聘者办理“套路贷”、支付高额押(ya)金等。类似骗局(ju)还有假借招聘之(zhi)名,诱骗求职(zhi)者通过贷款平台贷款支付培训(xun)费、材料(liao)费、保证金等各类费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ju)相关(guan)司局(ju)负责(ze)人提醒大家,要提高风险防范(fan)意识,警惕“免费”“零首付”“限时”等营销词汇和宣传(chuan)套路。应从信息发布平台、企业(ye)官网、社交媒体等多方面途径对招聘信息进行交叉(cha)验证,拒(ju)绝(jue)各类广告话术诱惑,对超出合理范(fan)围的(de)高薪酬(chou)待遇、高回报承诺、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等保持警惕。

据(ju)了解,各地有关(guan)部(bu)门(men)加大对“套路运”骗局(ju)的(de)打击力度(du),同时采(cai)取多种方式加强防骗宣传(chuan)。其中(zhong),四川(chuan)省开展货车司机(ji)权(quan)益保障突出问题(ti)专项整治,同时通过当地货车司机(ji)常用的(de)小程序发布相关(guan)风险提醒和从业(ye)状况调查报告,帮助货车司机(ji)辨别不法行为。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近年来,有关(guan)部(bu)门(men)和金融机(ji)构等不断加大金融消费者权(quan)益保护宣传(chuan)力度(du),多渠(qu)道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普及,引(yin)导消费者进一步(bu)增强理性金融消费意识和保护自身合法权(quan)益的(de)能力。

第一,辨别贷款机(ji)构是否(fou)具备放贷资质。“银行应具备金融监管部(bu)门(men)发放的(de)相关(guan)许可证,消费者可通过金融监管总局(ju)金融许可证信息系统查询相关(guan)许可证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应具备地方金融管理机(ji)构发放的(de)经营许可证或者认可的(de)业(ye)务资质,且在经依法批准的(de)区域范(fan)围内开展业(ye)务。”金融监管总局(ju)相关(guan)司局(ju)负责(ze)人说。

“正规金融机(ji)构发放贷款需要通过资质审核(he)进行风控。对一些号称‘无抵(di)押(ya)、迅速放款’的(de)线上广告链接(jie)或是小卡(ka)片,消费者需提高警惕。此外,如果贷款机(ji)构设立(li)管理费、中(zhong)介费、手(shou)续费、资金安排费等各种收费名目,也有‘套路贷’之(zhi)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第二,审慎(shen)考虑是否(fou)需要办理贷款业(ye)务。专家提醒,消费者要仔细阅(yue)读合同条款,清楚了解包(bao)括权(quan)利义务、应付费用、还款要求、违约责(ze)任等事项,充分了解年化(hua)利率、实际费用等综合借贷成本,警惕不断花样翻(fan)新的(de)格式条款陷阱,不在他人诱惑或催促下(xia)贸然签(qian)订(ding)合同。

第三,不轻易泄露(lu)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xia)身份证号、银行卡(ka)号和密码等,不要向陌生人透露(lu)验证码等交易信息;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de)链接(jie)或附件;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de)电话、短(duan)信和邮件;不要随意丢弃写错、作废的(de)金融业(ye)务单据(ju)。”董希淼说。

“此外,消费者要尽量亲自办理金融业(ye)务,不要委(wei)托不熟悉的(de)人或中(zhong)介代办金融业(ye)务。遇到不认识的(de)人员上门(men)以回访名义让消费者退旧买新等,一定要注意辨别核(he)实该人员身份,涉及财务往来时应到正规金融机(ji)构当场(chang)确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ju)江西监管局(ju)有关(guan)负责(ze)人说。

增强对新型骗局(ju)识别防范(fan)能力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一家蛋糕店店主险些遭遇诈骗陷阱。“一位(wei)客人要线上订(ding)蛋糕,要求我视频通话,并用另一部(bu)手(shou)机(ji)展示收款码,他扫码付款。然而,在点开常用支付平台的(de)收款码时,会先出现付款码,一旦付款码录进了视频画面,钱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扫走。幸好我在网上看到过相关(guan)提示,才避免了损失。”这(zhe)位(wei)店主说。

不法分子行骗手(shou)段花样翻(fan)新,甚至通过AI等新型技术实施诈骗。专家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在掌握常用防骗手(shou)段的(de)同时,也可及时关(guan)注有关(guan)部(bu)门(men)发布的(de)风险提示、浏览相关(guan)科普公众号等,增强对新型骗局(ju)的(de)识别防范(fan)能力。

专家表示,金融消费者如受到不法行为侵害时,要通过正规渠(qu)道依法维权(quan),例如,与金融机(ji)构协(xie)商、向行业(ye)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bu)门(men)反映(ying)、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涉嫌刑事犯罪的(de),应及时向公安机(ji)关(guan)报案。近年来,也有不法分子打着“代理维权(quan)”名头侵害消费者权(quan)益,消费者应避免上当受骗。

作者:本报记者 屈信明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于:北京市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