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上海多所高校放宽转专业政策:有哪些深意?对高考志愿填报有何影响?,机会,招生,大学
2024-06-19 00:30:24
上海多所高校放宽转专业政策:有哪些深意?对高考志愿填报有何影响?,机会,招生,大学

随着今年高(gao)考的落幕,各高(gao)校纷纷推出了本科招生政策推介(jie)。今年,许多高(gao)校的“转专业(ye)”政策引(yin)发了社(she)会广泛(fan)关注。

上周,上海交大发布新政称,自2024年起,学校全面放开转专业(ye),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可“零门槛”多次申请转专业(ye),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互转。紧接着,复旦大学也于本周强调,学生拥(yong)有两次转专业(ye)机会,医学类(lei)与非医学类(lei)专业(ye)间转专业(ye)通道已双向打(da)通。同济大学今天(6月12日)发布招生亮点,首句即为“‘零门槛’,设置七次转专业(ye)机会”。

“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学生选(xuan)择专业(ye)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是向教育改革迈出的一大步”“值得推广”,在相关政策的报道下,不少网友表示了认(ren)同。但也有网友提出疑问,专业(ye)是否(fou)想转就能转?会不会“转出无门槛,转入高(gao)门槛”?冷门专业(ye)要更(geng)冷门了?

沪上高(gao)校推出或强调转专业(ye)相关政策的背后,有哪些深意?对于正准备填报志愿以及高(gao)校在读的学子,会受到政策影响吗?又有哪些启(qi)示和注意事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相关专家。

上海高(gao)校密集发布放宽转专业(ye)政策

6月5日,在2024年本科招生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正式(shi)介(jie)绍(shao)了今年推出的更(geng)灵活的转专业(ye)新政。上海交大称,自2024年起,学校全面放开转专业(ye),更(geng)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考量,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ye),有多次转专业(ye)机会,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上海交大招生办(ban)主任武超(chao)介(jie)绍(shao),学生每次可选(xuan)择两个志愿,转出不限制(zhi)学积分排(pai)名,不限制(zhi)挂科门数。

武超(chao)分享(xiang)说,他(ta)们发现,转专业(ye)的现象并(bing)非单向地从所谓冷门向热门专业(ye)流动,也有很多学生从热门专业(ye)走(zou)向所谓的冷门专业(ye)。此外,2024年上海交大成功转专业(ye)的学生数,比(bi)2023年整体提高(gao)大约150%。

6月11日,复旦大学在2024年招生培养政策发布会上介(jie)绍(shao),复旦学子可在进校后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根据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ye)。特(te)别是从2022年起,医学类(lei)与非医学类(lei)专业(ye)间转专业(ye)通道已双向打(da)通。复旦大学介(jie)绍(shao),除个别专业(ye)外,所有学生都有两次转专业(ye)机会,多年来复旦转专业(ye)的接收计划数大于申请学生总数,以2023年为例,转专业(ye)申请的成功率接近70%。

而继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之后,同济大学也于6月12日下午推出了本科招生政策。

据同济大学官方微信介(jie)绍(shao),学生进校立即拥(yong)有1次机会,34个项目任选(xuan);大一有2次机会,包括类(lei)内专业(ye)确认(ren)1次,跨类(lei)专业(ye)确认(ren)1次;大二、大三分别有2次机会,每学期(qi)都可申请转专业(ye)。同济大学进一步介(jie)绍(shao),学校转专业(ye)政策持续落实“转出不设限,转入有条件”的原则,学生享(xiang)有中外合作办(ban)学转出、医科转入、文转理工等多重自由。

澎湃新闻记者同步查(cha)询华东师范(fan)大学本科招生网看到,在一篇转专业(ye)Q&A中,华东师大指出,“鼓励院系(xi)提供更(geng)多的转入计划数,要求院系(xi)提供的各专业(ye)转入招生计划人数不低于该专业(ye)一年级现有学生人数的15%。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fan)围(wei)内对各专业(ye)允许转出的名额、条件不作限制(zhi)、不设立门槛。”后文进一步介(jie)绍(shao),学生可在第一学年或第二学年的春季(ji)学期(qi)提出转专业(ye)申请,学校在每年的四月启(qi)动统一转专业(ye)工作,申请不受成绩(ji)限制(zhi)。

专家:转专业(ye)自由,是给学生机会了解专业(ye)、了解自己

“多所高(gao)校放宽转专业(ye)自由,其实是高(gao)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大趋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直言,中国多年来高(gao)校的制(zhi)度对于学生的尊(zun)重度不够,因此想要建设高(gao)质量的大学,必须尊(zun)重学生的天性,给予学生选(xuan)择的自由。

“很简单的道理,高(gao)考后差不多的录取(qu)分数线,一所高(gao)校可以有转专业(ye)的自由,另一所没有,你会选(xuan)哪一个高(gao)校?”储朝晖说,原本学生和高(gao)校之间就是双向选(xuan)择的关系(xi),放宽转专业(ye)的自由度,也会提升高(gao)校的竞争力。

在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看来,高(gao)校转专业(ye)“零门槛”等做法(fa),目前(qian)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我们也可以联想到,这是学校争取(qu)优秀生源的一种手段,希望把好苗(miao)子都先招进来。”

“给拔尖的同学锦上添花,给不适应本专业(ye)学习的同学雪中送炭。”这是上海交大2024年转专业(ye)新政后同学给出的真实反馈。

“如今很多高(gao)校放开了转专业(ye)自由,其实就是给学生机会了解大学、了解专业(ye)并(bing)且了解自己。”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chang)熊丙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过去的调研显示,大学本科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ye)的满(man)意度不足30%,很多时(shi)候就是因为对于自己的认(ren)知(zhi)不清以及对于专业(ye)的不了解,学生进入大学后兴趣也会发生转移(yi),因此大学应该给到学生自我探(tan)索的机会。

陈志文则谈到,现在上海交大等高(gao)校公开提出,挂科也可以转专业(ye),这个做法(fa)是希望让(rang)学生扬长(chang)避短(duan),突破了以前(qian)的优秀学生才能选(xuan)择的瓶颈,做到了因材(cai)施教,“挂科恰(qia)恰(qia)是可以转的,理工转文就是这其中很典型的案例。可能有些孩子高(gao)考数学、物理考得高(gao),误以为自己能学一些理工科,进大学后发现是灾难,这个政策就给了他(ta)们机会。”

高(gao)考志愿填报就不必太在意专业(ye)了吗?

转专业(ye)政策对于高(gao)校学生和正准备填报相关高(gao)校的学子而言,或是利好消(xiao)息,但其中有些问题也需关注,由此衍生的问题也需要高(gao)校提前(qian)一步思考。

当前(qian),有人给考生填报志愿支招,“先不必太在意专业(ye),进大学后再换专业(ye)”,熊丙奇认(ren)为,这种想法(fa)要不得。他(ta)强调,“零门槛”转专业(ye)并(bing)非学生想转就一定能转成功,“通常,转入有名额限制(zhi),且要进行相应的转专业(ye)考试,转专业(ye)的成功率并(bing)不高(gao),不是百分百就能实现的。”

此外,陈志文认(ren)为,高(gao)校学子对于一些热门专业(ye)的非理性转入,也有可能发生。比(bi)如大家有可能会一窝(wo)蜂(feng)地转到人工智能、计算机。“但要注意,这种转入和热度是非理智的,学生不一定真的适合,而只(zhi)是受一些网络声音等的影响。”

在陈志文看来,学生现在选(xuan)择专业(ye)有可能会陷入两个误区。第一,不是学什么专业(ye)就做什么行业(ye),除了和行业(ye)关联较强的师范(fan)生和医学生,其他(ta)专业(ye)学什么不干(gan)什么是一个普遍现象;第二,没有永远蒸蒸日上的行业(ye),都是兴衰(shuai)交替(ti)。

“一个本科4年,加(jia)上研究生就是7年,7年足够一个行业(ye)经历兴衰(shuai)了,所以不要盲目相信社(she)会推崇的所谓热门行业(ye)。我想奉(feng)劝孩子们和家长(chang),谨慎追求热门,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擅(shan)长(chang)什么,学会扬长(chang)避短(duan)。对个体来说,最热门的就是自己最擅(shan)长(chang)的,切忌以短(duan)搏长(chang)。”陈志文说。

而从学校乃至国家对于教育的宏观(guan)角度看,“冷热门专业(ye)是否(fou)会温(wen)差加(jia)剧”也是该政策受到网友质疑的点。对此,储朝晖表示,本身学生选(xuan)择专业(ye)就是基于自己的天性、就业(ye)选(xuan)择以及专业(ye)评价(jia),通过这样的选(xuan)择体系(xi),可以缩小(xiao)如今社(she)会用人和学习之间的鸿沟。

“就像现在市(shi)场需要高(gao)技能人才,但很多高(gao)校还是只(zhi)会培养只(zhi)有书本知(zhi)识的学生。”储朝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通过放宽学生转专业(ye)的自由,也能帮助高(gao)校更(geng)好地实现专业(ye)建设和社(she)会需求之间的衔接,从而离高(gao)校高(gao)质量发展的目标(biao)更(geng)近一步。

陈志文则关注到,对于像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这一类(lei)承担国家战略任务的高(gao)校,比(bi)如核(he)物理专业(ye),还要不要留人、怎么留住(zhu)人的问题。他(ta)指出,如果大家一窝(wo)蜂(feng)地转去别的热门专业(ye),相关学校要思考,怎么“保”这些承担战略任务的专业(ye)。

熊丙奇认(ren)为,放宽转专业(ye)自由,这实质也对大学的专业(ye)建设提出了更(geng)高(gao)的要求。“大学必须做好学生的生涯指导,引(yin)导学生正确认(ren)识大学、专业(ye),以及认(ren)识自己。给学生提供自由转专业(ye)机会,可以让(rang)他(ta)们选(xuan)择适合自己的专业(ye),而前(qian)提是他(ta)们了解自己、了解大学专业(ye),不再盲目追逐热门。”熊丙奇表示,其次,大学要增强专业(ye)建设,破除冷门专业(ye)和热门专业(ye)二元论,建设真正的特(te)色专业(ye),淘汰(tai)没有特(te)色的专业(ye),提升专业(ye)学科的质量。

最后,熊丙奇指出,大学要建立起学分制(zhi)的贯通,包括通识教育、基础学科的学分互认(ren),学生也要在转专业(ye)之前(qian)做好自己的学分规划,谨慎地进行转专业(ye)的选(xuan)择。

发布于:上海市(shi)
版权号:18172771662813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移动站 , 查看更多   
sitemapsitemap1sitemap2sitemap3sitemap4sitemap5sitemap6sitemap7